第六章 磐石(二)
  周允想起应天书院处理田地的方法,便道:“少林可雇佣这些村民打理田地,然后按月付给工钱,少林只派人作为监工即可。这样不是可以减少偷盗之事。”慧信道:“施主说的有些道理,只是这工钱给的高了,寺中便会结余不足。若是工钱给的低了,那帮村民定不愿意。而且又怎能保证那帮人不坚守自盗,所以这样有些行不通。”

  周允道:“晚辈书院雇的村民每月工钱才五百文,但也是干的很好。”慧信道:“那是因为书院田地皆是官产,寻常百姓哪敢得罪官府。”

  周允道:“晚辈突然想到了个法子,不知可不可行。”慧信道:“周施主但说无妨。”

  周允道:“不如寺里将田地交给官府打理,按例抽成即可。”慧信马上摇头道:“这可不行,若是官府到时赖账,寺中可没有任何办法。”周允道:“照如今形式来看,百姓最怕的是那官府中人,不如少林对外宣称,寺中将田产委托给了官府打理,实际寺里只需花钱请些官差去田里转转就行。”

  慧信道:“这障眼法听起来还不错,定可以暂时骗过那帮百姓。”周允不好意思的笑道:“在下脑袋不太灵光,只能想到这种办法,让大师见笑了。”慧信道:“我们出家人佛经读的多了,脑袋自变得愚钝,早比施主差了许多。如今百姓一怕匪二怕官,而像我们这些光头和尚,就算身怀绝世的功夫,他们也没有丝毫畏惧。”

  周允道:“就像晚辈敢在大师面前漏财一样,天下百姓都知道我佛慈悲,所以便放松了戒备。”

  慧信道:“少林是名门大派,至少还有些底线在。江湖上却有不少人打着佛家的招牌到处招摇撞骗。前段时间山下就出了个自称‘慧’字辈的假禅师把几个村的百姓骗了个遍,最后村民们找不到那人,只能围寺讨债,最后调解无效寺里只能选择赔钱了事。”

  周允叹道:“这心术不正之人真是越来越多,真是坑了广大黎民百姓。”慧信道:“如今朝廷都自顾敛财,无心治理天下。底下的人只会上行下效,自然也会如此。像施主这般胸怀天下又心念百姓之人真是越来越少。”

  周允道:“多谢大师夸奖,晚辈能有此信念全靠父亲昔日的教诲。”慧信道:“可惜老衲已无缘再见令尊,否则定于他聊上三日三夜。”

  周允道:“那晚辈代父亲多谢大师厚爱。其实晚辈也曾因父亲之死而心中不平,父亲一生向善,最后却落个英年早逝。于是晚辈便觉得什么因果定律都是骗人的,过了很久才渐渐放下了此事。”

  慧信道:“世人多误解了这因果之律,以为行善积德便会收到福报。其实不然,佛说因果,只是指万事皆有起因与后果。《泥犁经》有曰:‘父作不善,子不代受,子作不善,父不代受,善自获福,恶自受殃。’昔日你父亲种下善因,今日世上便多了施主这颗善果。而那些恶人为恶过多,自多生恶果。”

  周允道:“可是世上多是的恶人比好人还活的长久,这又是为何?”慧信道:“所谓邪不压正,善恶终有报,那些奸恶之人定会有侠义之士去整治。施主可再看上几年,看那些恶人会落得什么结果。”周允道:“要是晚辈有朝一日能否飞黄腾达,定会整治那帮恶人,还天下人一个公平。”

  慧信举手曲背行了一礼,道:“那老衲就先替天下百姓多谢施主了。”周允只是说了些大话,能不能实现还不一定,便不好意思地笑道:“这些只是晚辈的打算,以后能不能做成还不一定呢。”慧信道:“周施主只要保持这份仁慈之心,日后定会有一番作为。”周允道:“大师过奖了,晚辈资质鲁钝,出人头地难于登天。不过晚辈定会将这份仁义坚持到底。”

  在慧信大师的再三挽留之下,周允用完斋饭才从少林寺离开。出了寺门之后,周允回望“少林寺”三字,想起这一月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