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少年(三)
  船家听此马上从船头走了过来,恭恭敬敬的朝男子深鞠一躬,道:“小人有眼无珠,竟然没认出杨帮主来,真是罪过。”

  杨青山见状忙扶起船家,道:“掌柜无需多礼,如今杨某已经不做那长江帮的帮主,你把当杨某是位常人就好。”船家露出吃惊的表情道:“杨帮主说的是真是假,小人可是万万不信此事。”

  杨青山道:“杨某说的都是实情,再过上几日帮里兄弟便会昭告沿岸百姓,到时你自然就信了。”

  船家叹道:“杨帮主怎么说不做帮主就不做了。前些年长江沿岸遍是堂口,我们跑船的在每个渡口都要交上一份保护费。后来全靠杨帮主统一个各个堂口,建立了长江帮。我们小老百姓才算过上了安生的日子。小老儿要再谢杨帮主一次。”说完便又朝着杨青山深鞠一躬。

  周允见船家听了杨青山的名字居然表现出如此状态,心道:难道这杨青山还是个好人,我且听这二人继续讲下去。

  杨青山道:“那些都是陈年旧事,不提也罢。如今我已经辞了那帮主之位,船家当杨某是寻常渡客就好。”船家摇头道:“就算如此,小人也是万万不敢。小人再斗胆问上一句,杨帮主还正直壮年,为何就此激流勇退?”

  杨青山笑道:“掌柜可知这长江有多少里?”船家道:“小人不知长江源头在何处,只知出蜀到入海这段有个四千余里。”

  杨青山道:“掌柜真是见多识广。不过长江帮的势力范围并没有这么大,只是西起岳阳东至江宁,但也有个两千多里。当年杨某一腔热血沿这长江来回十几趟,不知和别人比试过多少次,更不知磨破嘴皮多少次。历经十年才将这长江沿岸各个帮会制服。那时还想着从此就高枕无忧,谁知往后这些年各个堂口间还是冲突不断,动辄就需杨某去裁断。最近这十年的杨某比之前还要累上许多。这几月杨某算是想明白了一切,长江沿岸帮会本就是一盘散沙,为何非要拧成一股绳子,还是照以前各管各的为好。”

  船家道:“杨帮主,你这一撒手不管,我们跑船的就要多交好多保护费。我们本都是小本经营,怎么还能受的起这般折腾。”杨青山道:“船家不必担心,既然杨某开辟了这条道路,日后定有来者效仿。说不定几日后帮中兄弟便会选出新帮主来,说不定那新帮主比杨某还体贴民生疾苦呢。”船家显然不信杨青山之言,叹息了几声后踱回船头撑船去了。

  周允先前以为杨青山只是个小帮会的头目,不想竟统领着两千里长江沿岸的帮会,当真是了不起。杨青山见船家走开,便又坐回到周允身边,道:“其实帮会远不如官府有用,只是如今官府不作为,才给我们这些江湖草莽出头的机会。小兄弟你觉得杨某说的如何?”周允道:“杨大侠所言既是。如今官场黑暗,百姓民不聊生,还好有你们这些大侠在匡扶正义,百姓才能过上些安生日子。”

  杨青山道:“兄弟真是过奖了,自长江帮成立以来,沿岸百姓的日子确实较以前安生了许多。不过要想天下真正的太平,还是要靠你们读书人。不觉间杨某已与小兄弟聊了一路,却还不知兄弟的姓名,还请告知杨某。”

  周允道:“在下姓周,单名一个允字。”杨青山道:“是哪个‘允’字?”周允道:“是允诺的允字。”杨青山笑道:“真是个好名字。哪像我父母,因为长在山里便给起了‘青山’二字,真是一股俗气。”

  周允道:“南国有杨,生在青山。杨大侠的名字也是出类拔萃。”杨青山笑道:“周兄弟果然张嘴就是学问,快快告诉我这是出自那本书,日后杨某与人介绍姓名时正好用上。”刚才那句话其实是周允现编的,压根没什么出处。周允便挠头笑道:“这句话不是什么书上的,是我临时想出来的。”杨青山举起手掌拍了几下,道:“周兄弟果然文采非凡,杨某甚是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