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不幸 (五)
msp;周生闻之长吁一口气,欲言又止。父子二人便互不言语,各自看着窗外,天色也渐暗了起来。

  许久周生开口道:“允儿,有些事我本已不愿再提,不想终究还是被宿命缠身,今日便说了也罢。”周允转头见父亲满面愁容,他怕父亲突然改了主意,便安安静静等着父亲开口。

  周生道:“为父曾言我们故乡在江州德安周家村,你可还记得?“周允点头:“终生不忘。”周生道:“其实为父并非独子,上面还有一兄一姐,这些都未与你讲过吧。”周允只知自己有母亲这边的亲戚,不想竟还有伯伯姑姑,心中不由有些喜悦。周生道:“你祖父常年在外行商,你祖母则留在家中照顾子女,虽然不是大富大贵的人家,但也是无比和睦。为父生在熙宁六年,那年整个大宋有大半年都未曾下雨,整个北方赤地千里,流民四起。这些你定听人讲过。”周允不止一次听人讲过熙宁六年的旱灾,现在邻里仍有年长者是在那时逃难至京城的,他们每次忆起此事还会老泪横流。周允点了点头道:“孩儿自然听过。”

  周生道:“咱们江州虽处南方,但仍受旱灾波及。那时我还襁褓之中,未对此景有任何记忆。只在长大后听人说当时池塘见底,禾苗全部旱死,秋收未见粒米。虽然家中不靠种田为生,也有些积蓄,但那时米价飞涨,加之母亲乐善好施,家底很快就被掏空。而那时父亲又不知去了何处,母亲只好便抱着我,领着兄姐二人随乡亲外出逃难。允儿,你说若是普通百姓遇到灾荒之年,该如何是好?”

  周允道:“若是自家小灾荒,向邻居借些便好。若是天下都是如此,只能等官府开仓救济。”周生轻叹一声道:“可那时的官府不但不开仓济民,反而逼人还青苗之债,还不上的便逼着人用房屋田产抵债,你说可恨不可恨。”

  周允道:“此等狼心狗肺之人当千刀万剐。”周生道:“这种黑心之人若只是些商人,自然有官府去制裁,但若这些是官府种人又有何人能管?当时北方灾民尽数流往京城,只等朝廷开仓救济。谁知当时的相公王介甫却对皇帝说水旱皆为常态,让他不必在意。很快汴梁城外便聚集了千万百姓,各个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整个开封府连个草根都不曾剩下。几日后朝廷还是没有动静,百姓便将子女贱卖给城中大户人家为奴,来换取些许口粮。京城西门处有位小吏叫做郑侠,见此状心生悲悯,便做了一份《流民图》,然后冒着杀头的危险将其伪造成紧急边报直接呈给了皇帝,并上谏请求废除青苗之法,并言‘如陛下行臣之言,十日不雨,即乞斩臣宣德门外’。”

  周允问道:“老天下不下雨,又不是我们凡人说的算,那位小吏为何敢做此赌注?”周生道:“郑大人自不会知道下不下雨,他只是见青苗法毒害百姓,想舍身废法而已。”周允关切地问道:“那最后下雨了没?”周生道:“皇上见了《流民图》痛哭流涕,当时便下令开仓放粮,并停了青苗法。不想三日后果然天降甘霖。”

  周允道:“看来王相公的青苗法真不是什么好主意,怪不得现在没了。”周生道:“介甫相公也不是坏人,只是操之过急,忽略了人心而已,他的功过自有后人去评说。我今日只说那小吏郑侠,此人舍身为民不负‘侠’名,当时天下人皆钦佩于他。但是如今你又听谁提起过此人姓名?”

  周允知道好多名臣良相,却未曾听过郑侠的姓名,便摇了摇头。周生道:“此时此人还活在世上,只是已被贬官还乡了。”周允道:“郑大人做了如此壮举,怎么还会被贬官?”

  周生道:“蔡京狗贼曾在王相公手下做事,他回朝之后便将过去的政敌统统贬官,并刻碑为记,让碑上之人及其后人永世不得入朝为官。”周允问道:“莫不是端礼门外的党人碑?”周生道:“正是。”周允幼时听人说过此碑,是蔡京拜相时将政敌刻碑为记,并言碑上之人与其子孙永世不得为官。不过因其立于皇城之中,常人根本无法见到,只依稀听得民间相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