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囹圄 (三)
  两人行至一无人之处,周允道:“赵兄刚才夸小弟学问渊博实属看走了眼。赵兄有所不知,小弟在进宫之前家中开有学堂,也帮着父亲教学生些简单的文章。这些经书我早就读过千百遍,说句让人见笑的话,小弟连睡梦时都会说上几句经文。”

  赵仲青笑道:“原来兄弟之前是做先生的,不过兄弟的学问还是远超与我等。在下还是无比佩服。”

  赵仲青无比喜欢与人交谈,便又拉周允聊了整整一个下午。自入宫以来,除了韦妃、赵构和铜铃以外,周允与旁人说过的话还不超十句,今日得了赵仲青引导,才算敞开了心扉。

  回到家后周允躺倒床上细想今日之事:前段由于自己太过自卑和封闭,便把这些宗室子弟看成高高在上之人。与赵仲青一席话后,发觉其实他们也和自己差不了多少。即使出身不同,处在同样位置的人还是能够成为朋友的。尤其是皇三子赵楷,竟是一个如此随和之人,若是能与其深交,定会对前途有大大的帮助。

  入睡之时周允发现中午塞入怀中的那本书竟被他带了回来。从皇宫中带东西出来可是重罪,周允瞬间慌了神。只怪下午先遇赵楷赏识,后又与赵仲青聊得太过深入,所以竟忘了怀中之书。好在北门侍卫都已认得周允,出门时并没有搜查,真是万幸。看来只能待明日再带回宫去,就算进宫时搜查严格,但自己是侍读,带本书进去也不会有人怀疑什么。

  周允想到如此也便平静了心神,随手去翻看那本书。

  此书扉页上写“臣青献于嘉祐二年二月”,周允对这嘉祐二年无比熟悉,他最崇拜之人—苏轼苏东坡大人便是生于这年,算起来距今已有六十多年。不过此书不似翻看的痕迹,里面的字迹还无比清晰,甚至还有墨香散出。

  可这“臣青”又是何人,周允在脑中不断搜索名字中带“青”字的大臣,突然间想到一人——狄青。他对狄青了解不多,只知是仁宗年间的名将,而嘉佑恰是仁宗的年号,如此推测就这本《武经总要》的作者定是狄青。

  周允往后翻了几页,里面果然有些手绘小人状的图谱,另有文字说明,这看来就是赵构所言的秘籍。他对武功本没太大兴趣,但那晚见到几个武林高手的身手算是彻底开了眼界,便认真翻读了起来。

  周允所不知的是这本书其实不是封皮上写的《武经总要》,那本书编撰者是文臣曾公亮与丁度,是奉圣命所编的兵书,里面并没有什么练功之法。

  这本书记录的正是狄青毕生的武学。狄青卒于嘉祐二年二月,临死之前将毕生所学编成书册献于仁宗皇帝。只可惜仁宗不懂武功,虽感其忠义但也不知该如何处置此书,只能将书藏于御书库之中,以备不时之需。仁宗去世之后此书被藏书官误认是《武经总要》的部分,于是便加了书皮,接着又几经辗转到了皇子们的书库之中。直到近日被赵构偶然发现,才算没有被彻底的埋没下去。

  周允对武学可谓一窍不通,书上写的穴位与经脉让他看的云里雾里,要是今日赵构硬拉着让他指导书中的内容,他也是无从下手。

  书中开篇介绍的刀法,接着是拳法,周允对上述没任何兴趣,便接着往后翻。最后一篇名为“神行之法”,周允见这名字觉得定是轻功,便细细研读起来。

  虽然狄青是天下间有名的武功高手,但其大半生都待在军中,著书之时他已时日无多,所以书上写的都是便于修炼的功夫,可以用来强军,像那些高深的轻功并未记录在内。“神行之法”讲的急速行军之术,讲的是如何训练可以让部队日行二百里。

  周允在心中计算:舅父家距皇宫北门八里有余,目前自己连走带跑需近半个时辰,若按一天行军六个时辰,按神行之法一个时辰可行三十余里,半个时辰可行十六里,按此来算八里需要一刻就够。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