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又一次来到春明门外。

  和两个多月前相比,长安的天空好像整个地抬高了。碧玉般的蔚蓝sè中透出隐隐秋意,几缕薄若无形的云丝慵懒地飘在极远方。这座城池和它所依附的天地,都似乎下定了决心,要在这个季节展露出最干净、安宁和包容的面目来。

  途经镇国寺时,裴玄静还是不由自主地朝寺后张望过去。

  吐突承璀恰到时机地说:“娘子别看了,贾昌的院子已经拆了。”

  “拆了?”

  “就是上回娘子在那里见过‘李公子’以后拆的。”吐突承璀说,“什么都没有了。哦,那座塔还留着。娘子想去看看吗?”

  “中贵人允许我去看吗?”

  吐突承璀哈哈大笑,“倒是可以。不过本将劝娘子别去了,真没什么可看的,里面就老和尚和贾昌的两具骸骨,怪瘆人的。还不及辩才塔呢。”

  “你们把无嗔禅师怎么了?”

  吐突承璀瞬间犯了耳聋症,却注视着从城门内迎出来的一小支马队,看服饰正是他管辖的神策军。

  果然,这批神策军疾奔到他们面前后便翻身落马,为首者向吐突承璀行礼道:“圣上有口谕——命吐突中尉即刻送裴大娘子回府。”说完,又在吐突承璀耳边低语了几句。

  “知道了。”吐突承璀笑容可掬地向裴玄静示意,“大娘子请吧。”

  快到兴化坊时,吐突承璀才低声对裴玄静说:“‘李公子’让我转告娘子,娘子若是想见他,可立即送信给我,他随时……等着你。”

  把裴玄静送到裴府门口,吐突承璀便拨转马头扬长而去了。

  裴玄静就这样回来了。

  在会稽出发时,她给叔父裴度写了一封信解释来龙去脉。吐突承璀派专人快骑把信送回长安,因而裴度早些天就得到消息了。

  当时信写完后,裴玄静特意拿给吐突承璀审阅,反正他肯定会看,倒不如做得光明正大。裴玄静在信中详述了自己从长安到河yīn,遇上粮仓大火,再转至昌谷,李贺离世,因李弥患病又前往洛阳寻医的全部经过,直至蒙吐突承璀将军慷慨相助,愿意护送他们返回长安。

  总之,所有合情合理的过程都写到了,不合情理的也尽量自圆其说了,省略了一切可能引起怀疑的部分,至于会稽,则只字未提。

  吐突承璀阅后表示相当满意,并且由衷地赞扬了一句:“娘子真识相。”

  “不写成这样,中贵人会让我回长安吗?”

  吐突承璀说:“娘子既然如此懂事,想必也明白,见到裴相公后应该怎么说。”

  “我不会给叔父招惹是非的。”

  “那就好。”

  绝不能给裴度招惹是非,进而带来无妄之灾。在返回长安的途中,裴玄静一直这样告诫自己。但是除了回到叔父府中,眼下她确实没有其他选择。她知道,一切都取决于自己能否解开、何时能解开“真兰亭现”之谜——那位隐身在大明宫的琼楼玉宇中的“李公子”,还在等待她的答案。

  她只能暗暗祈祷,这个答案将不至于是无法挽回的。

  裴度慈爱而平和地重新接纳了裴玄静,甚至没有多盘问几句,吐突承璀怎么会与裴玄静尽弃前嫌的。裴玄静再一次叹服于叔父的深邃智慧。吐突承璀的再三出现,已经表明了背后之人的身份。所以叔父等待裴玄静自己开口。时机未到,多问也是无益。

  至于老好人婶娘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