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节
  看样子,大家都很努力的干活,但是参加劳动好几年的林帆知道,还是那个问题,能少干就少干,手不停,可铲里的粪土也不多。嘴不停说话,就能少铲一铲子。

  这些林帆门儿清,当然林帆也没有怎么努力就是了,大众如何做,林帆就如何做。大环境如此,她也没有那么高的觉悟。

  这时代出了多少劳模,多少英雄?

  不少!

  但也不能掩盖一个事实,大锅饭的弊端一直存在,所谓磨洋工嘛!就是这么来的。人多力量大,确实能做很多,但人的积极性也没有普遍提高也是事实。看看今天的上工就知道了,总是要拖到最后一刻才姗姗来迟。

  林帆觉得差不多了,大家也拄着铲柄站着说话,林帆也停下来休息。虽然过程,有偷懒的成分,活也依然不轻松,毕竟偷懒也要有限度,不然检查来了,没有成果这不是找骂吗?骂了不会少块肉,但是就怕扣公分,也怕担上社会蛀虫的坏名声。

  这个时代生活的人,最是精明,那个度的把握也是能的。毕竟政治融入生活嘛!淳朴又智慧!

  “还是城里好啊!哪像咱们在粪堆打滚,土里刨食。”一个捶捶腰的妇女说。

  “谁说不是啊!就不是那个命呗!”

  “啥命?毛主席他老人家说了,劳动光荣知道不。那城里的不也跑到咱们这?”

  “城里人家那叫跟老农学习,接受再教育啥的。”

  “我就不明白了,他们喜欢往乡下跑,你看那些知青干活没有?哎哟,啥都不会干,让拔草吧,连麦苗都给你拔罗。有那女知青,嘿!看到那灶眼说黑,让挑水吧说肩膀痛,哭得哟!”

  “可不是!这刚来那会啊,水灵灵的,大小伙子可喜欢看了,有活的都挣着表现。这么久了,也看出来了,人家根本不稀搭理你,就是想让咱乡下小伙给白干活,真是跟妖精样。”年大嫂愤愤不平。

  “你这是为你家国勇不平吧,要我说人家姑娘不答应也是对的,人家是化人,读过书的,你家的国勇吧……。”接话的摇摇头。

  “没化咋了,那有化的还臭老九呢,牛棚住着呢!”

  “就是啊!”

  七嘴八舌的,干活的时候没劲,聊天争吵却个个精力旺盛。

  知青刚又来了一批,反正这时候,什么娱乐活动都没有,话题就是东家如何了,西家又有笑话啦之类的!总是要找话说,不然日子怎么过?知青来了,这下好了,热闹了,没事的时候关注关注。

  刚开始看城里的姑娘小伙,那是看稀,就好像那高高在上的城里人一下子跟她们在一个村子里生活,是多么怪的体验。看他们的穿着,那是羡慕向往,等看他们被蟑螂老鼠吓哭,看他们把庄稼当草拔了。从开始的敬畏巴结自卑,到后来的鄙视甚至当笑话讲,林帆觉得这种心理变化哪里都不会有区别。

  不过是生活辛苦又无聊,嘴巴不说一说别人,这一天没法过去。

  不过这些妇女也就说说,要说是有多恶毒也未必,但也没有好心就是了。总归跟自家没关系,就使劲的说道呗,这就是目前她们的心理。

  好不容易敲了放工的钟声,一刻不停留,一群妇女也不聊天说道了,扛着铲子到集合地专门放工具的地方,“哐啷”丢下工具,计分员看到了记下出工记录,人就可以走了。

  林帆嫁人后第一天出工,养了两个多月的懒肉,这会有些受不了,赶紧记录好就回去。打水洗手洗脚洗脸,把破外套脱了,挂在厨房门外,那里拉了一根线,以后脏衣服什么的可以挂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