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236
  因为在金銮殿上捱了一夜冻,病体沉疴难愈,不能视朝,诏令由六皇弟楚王摄政。

  楚王,顾名思义,封邑在楚地。可惜他的封地一小半与靖毗邻,一大半与安南接壤,赵、靖自立,他的封地全被那两国占去了,他成了光杆王爷。要不是跑得快,连身家性命都难保——也有人说,是赵延昌故意放他走的,他寸土皆无,难道白养着一大家子废物啊。

  楚王拖家带口回到上京,靠着梁孝帝的赏赐和族亲们的接济度日,别提有多窝囊了。也因此,他对赵、靖两国的恨意特别深,成天咬牙切齿的,给梁孝帝上了无数的折子,提出了无数种对付叛军的方案。可每次朝会,商议派谁出战时,他一径做缩头乌龟,屁都不敢放一个,颇为臣下讥评。

  就这样一个人,却被任命为摄政王,谁会服气?几位素有名望的宗室亲王在公开场合毫无顾忌地抱怨:“皇上真是病糊涂了”

  梁孝帝在病榻上得闻,朝自己的皇后冷笑:“听听,都跟你一个腔调。”

  皇后忙跪在踏板上赔罪:“是臣妾糊涂,不懂皇上的深意。”

  梁孝帝叹了一口气说:“你起来吧,朕并未怪罪于你。你以后就知道了,他们不满才好,朕就怕他们没意见。”

  见皇后面露疑惑,梁孝帝也没解释,命阮祥取来一只尺来长的盒子,亲手交给皇后,郑重吩咐:“这个你拿着,待朕驾崩后,你再打开,依言行事。”

  皇后垂泪道:“陛下春秋正盛,怎做此等不吉之语?”

  梁孝帝无所谓地笑了笑:“生死由命,注定短命之人,便天天被人山呼‘万岁’,又有何益?”

  皇后和阮祥相顾失色,俱垂头不敢回应,就怕勾得皇上说出更多的丧气话。

  梁孝帝闭上眼睛,朝皇后挥了挥手道:“你下去吧,以后凡事自己多拿主意,别总听你爹的,他心心念念只为曹氏一门的荣华富贵,未必真为你着想。我言尽于此,信不信在你。”

  听着皇帝嘴里说出类似遗言的话,皇后死死地捂住嘴,不敢哭出声。

  却说皇后捧着密旨回到自己的寝宫,数度手痒,想打开看看密旨里写了什么。到底是受过多年三纲五常熏陶的人,不敢违逆君旨和夫令,默默地把密旨藏入床头暗阁里,然后坐在床上呆。

  直到很晚皇后才躺下,刚有点睡意,就听到外面传来哭喊惊叫。皇后仓皇起身穿衣,腰带尚未系好,宫女冲进来告诉她,皇上业已驾崩,六王爷被杀,五王爷景王自称已受遗诏,就等明早在勤政殿接受群臣参拜了。

  皇后反而松了一口气,还好不是叛军打进来了。

  痛哭一场后,皇后抖着手从暗格里拿出皇上——现在已是先帝——给的盒子,打开一看,里面竟有两份密旨。

  上面一份是早就拟好的传位诏书,只是在“传位于几皇弟”那儿空了一格,也就是说,可以是任意哪位皇弟,谁有本事篡位就填他。

  梁孝帝排行第二,上面大皇兄早殁,能继位的,只有皇弟,所以这份,是通用诏书。

  皇后到此方悟,皇上会任命一个窝囊废做摄政,就是为了引人不满,引人篡位,因为,那天晚上在勤政殿,皇上反复念叨的一句话就是:他决不做梁氏皇族的千古罪人,他决不做梁末帝

  皇后抱着密旨泣不成声:皇上,您终于达成了自己的心愿,不做末帝不做降君您解脱了,臣妾却如何是好呢?

  待哭泣稍定,匆忙打开另一份密旨。只扫了一眼,皇后就惊住了,这份竟然是下旨查抄威远侯沈府的诏令,且注明,待沈府之人下狱后,全部秘秘密处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