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子 六类部队
��万发,是那个时代紧急生产的!现在部队里还有大量当时制造的子弹。

  就是因为有了和敌人坦克同归于尽的心理,老爷子后来对坦克有了极大的兴趣,不知道怎么混的,在重新上了军校补习后,竟然开始研究武器装甲车,最后竟然转成军代表,负责监管军工厂,专门制造坦克、装甲车和架桥车。在他老人家的影响下,我最喜欢看的杂志就是解放军文艺,在某年某月的某一期上,看到了老爷子的名字,我才知道,他老人家在全国专研装甲车的文职军人中,也能排到两百多位。在我们家客厅里现在还挂的一张足足六尺长的相片上,就是他们198x年在燕京开会时拍摄的合影,那时候老爷子还算年轻,只能老老实实的站在最后一排。

  他们这一类,就属于军工科研及制造单位。

  在七十年代,军工厂的口号是,一等品支援兄弟国家,二等品内部交流,三等品供给军队!后来有一次我问老爷子,军工厂不是为我们军队服务的吗?怎么却拿三等品来供给军队?!

  老爷子没有回答我,他只是略略苦笑了一下。他老人家最后走到了大校也就是正师级别,在退役的时候,被升成了少将,但是他最大的遗憾就是自己竟然脱离了真正的军队。我有两个姐姐,我是家里最小的一位,老爷子对我最大的期望就是希望我能成为一名好的职业军人。不过我让他失望了,混来混去舞台上也曾经跳了几回,军队中也曾转了好几轮,我最后竟然成了一个靠码字为生的职业写手,人生的莫测当真是让人回味无穷。

  第五类部队,是真正的职业军人,也可以说是真正的战斗机器。我自己也属于这一类军人。我是研究狙击与反狙击的军人,中国在八十年代,都没有自己统一的狙击教材,也没有专用的狙击步枪,当然更不可能有特种狙击子弹,这全是在九十年职业军人配合第四类军工科研单位,一点点研发出来的。

  我当时使用的是南非某家军火厂出产的二十毫米反器材狙击步枪,这种口径在现在已经可以称之为狙击炮,每发子弹的重量都有几百克重,使用高爆穿甲弹,可以在一千二百米范围内打穿一百毫米均质钢甲。这种狙击步枪,二十毫米型号子弹,采用二战时德国mg-151型飞机机炮弹药,全长将近一点八米,重二十六公斤,每个弹匣才能放三发子弹,还得手动拉枪栓。按照常规,这种超重型狙击步枪,需要二人小组使用,在作战的时候,一人负责狙击,一人负责当观查员。但是第五类部队训练的狙击手,必须能单独扛起这种武器在丛山、山丘、沙漠等各种地形中迅速移动,在没有观查员协助的情况下,读力完成各种作战任务。

  这种狙击步枪由于口径太大,使用了横向气喷装置,一旦开枪旁边两米内不能站人,否则就会被从枪口横向喷出来的气浪撞伤,狙击手更不能躲在狭小的空间中射击,否则自己就会受伤。更可怕的是,这种枪一旦开火,就好象用反坦克火箭炮开炮一样,浓重的烟雾随之腾起,在战场上只要一开枪,只怕敌人的覆盖姓火力就会狂砸过来,所以我这种狙击手,又被人戏称为炮灰狙击手。

  虽然被称为炮灰狙击手,但是为了提高我们的生存能力,我们经历了最严格甚至是残酷的训练。首先我们要学会空手格斗和短冷兵器使用,并能借助各种随手可得的道具,把它们变成杀人武器。如何用一根绳子,在十四秒钟内勒死一个敌人,如果一拳就把敌人打得长时间晕眩,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敌人实施高强度物理打击。基本上每个人都拥有什么跆拳、空手道黑段之类的玩艺儿。

  在近战的时候,手枪是我们一种重要的自卫武器,这种武器,我们训练最狠的是拔枪速度及出手第一枪的命中率,无论在任何状态下拔出手枪射击,在手枪抬起,指到目标的瞬间就要扣动扳击,百分之八十六命中率为达标,百分之九十命中率为良好,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为优秀!

  只拥有这些还是不够的,狙击手的另外一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