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旁心不在焉地斜睨着窗外,个子窈窕,长得极像《过把瘾就死》里面的那个女主角。小童说她是南京人,父母都是大学老师,吃穿不愁,到这里来不过是练口语。我觉得很奇怪,她不是中文系的吗?要那么好的英文干什么。小童说,她是从一个竞争激烈的高中考进来的。原来打算考北大,不想一试不利,只考到m大。既然进了大学,就该休息休息了,可是考试考惯了,歇不下来。于是,考完四级考六级,考完六级考托福,考完托福考gre。考完gre才发现自己学的是中文系,申请学校难,签证更难。便来这里打工。一是练口语,二是看看可不可以认识一个外国人,替她担保。但老板不许员工与顾客聊天,她一直也没找着机会。所以,“她看上去总是很忧伤,很失落,唉。”

  其实,叶静文打动我的正是她那双充满白日梦的眼睛。我一看见她,就想起了琼瑶小说里的人物:一双痴痴的,随时准备感动的大眼。薄薄的,等待折磨的嘴唇。披肩长发,别一只珍珠发卡。淡淡的口红,淡淡的香水,连姿态也是淡淡的,好像随时可以从空气中消失一样。我进来已工作了两个小时,她只和我说了一声“hi”。

  收银很简单,我对电子的东西本来就有兴趣,一下子就学会了。

  “你可以算是我见过的上手最快的新人了。”童越很满意,呵呵直笑。一个顾客走了,留下一桌子的碟子,见叶静文还在柜台上发呆,小童只好叹一声,上去收拾。回来悄悄地说:“别介意她对你冷淡。小叶人挺好。只不过今天她的心上人来了,现在是花痴时间。”说罢,指着临窗角落。

  顺着他的手指我只看见一个斜斜的侧影。一个穿西装的青年,坐在一张临窗的桌子旁,正专注地看着自己的笔记本电脑。

  “他是个中国人。”我笑着说。

  “绝对有钱,”他补上一句,“听口音可能是华裔。”

  时至九点,顾客渐渐减少。穿西装的青年却没有离开的意思,好像把这里当作了他的办公室。

  小童说,半年前,当这位青年第一次出现时,小叶就不顾一切地爱上了他。为了见到他,不惜打工,不惜改上晚班。不止小叶,咖啡馆里所有的女孩全都暗恋过这个人。只要他一出现,整个晚上,女孩子们全都神思恍惚,收银机出错率升高。只有小童一个男生可以正常工作。

  我失笑:“是吗?”

  “这里所有的女孩子都盼着他来,只有我不愿意。他一来,我就要干双份活儿。不过,他来有他来的好处,”小童又说,“他给很高的小费。”女孩子们如果实在花痴得不好意思了,通常会把桌上的小费让给小童,以示歉意。

  咖啡馆供应简单的午餐和晚餐,主要是三文治和水果沙拉。而客人都是自己到柜台上等咖啡,所以很少有人给小费,尤其是中国人。

  “这里常有人给小费吗?”我问。

  “不经常。有些老先生、老太太需要我们把咖啡送到桌子上的,会留下小费,但也不多。”小童说,“只有他一个人,每次都给很高的小费。所以我们也乐意为他服务。一见他来,只要走得开,我们通常都会主动过去问他要什么,然后替他把咖啡端过去。”

  “为什么?这里不是人人都排队买咖啡吗?”

  “他的腿不大方便。”

  “哦。”我这才注意到他的桌边挂着一根黑色的手杖,但他的全身看上去与常人无异。

  “怎么不方便?”我又问。

  “也不是很不方便,只是左腿略跛而已。”

  “也许只是暂时的伤。”我说。

  “不是。他的车停在残障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