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百善孝为先
  三王三十万军队,渤王主攻北门,刑王主攻西门,赵王主攻东门。

  还有留下一个南门让许正先撤离,当然了,除了让许正弦撤离,这样的围法也是很著名的一个战法,叫做“围师必阙”或者说“围三阙一”...这种战法从中国古代用到中国现代,而且屡试不爽。

  这就是一种心理战术...这样做就是为了让城中人看到一点希望,如果真把城围死了,敌人深陷重围,看不到生的希望,必然会背水一战地跟你玩命,能不能挡得住,那实在很难说。还不如留个缺口,给敌人留个希望。而敌人看见了生路,可以逃命,战斗的意志就会瓦解,就会彻底绝望而放弃抵抗。

  还有一个成语叫穷寇莫追,和围师必阙有些相像。

  因为影响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就是士气。穷寇莫追,这个“穷”字,应该做“穷蹙”讲,也就是狼狈而绝望的意思。

  士气不好的部队,其士兵往往把保命视为第一要务,因此打起仗来很容易就会一触即溃,结果被胜利方尾追堵截,形成“穷寇”局面。但若被四面围死,那么其最初的“保命”意愿便无法达成,在绝望之下,他们必然会转而拼个鱼死网破,“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二十年后还是一条好汉!反正怎么都是死,临死前不拼死几个敌人就亏了!在这种心态下,即使是最窝囊的人也会被这种豪气所感染,变成悍不畏死的热血汉子!

  相比之下,胜方在开战之初士气高涨,人人效死,才会最终获得胜利。但是其后士气却会有一段低潮期,因为士兵们清楚,最艰苦的战争都已经挺过来了,活下来很不容易,谁也不愿意在追击穷寇这种小规模收尾性战斗里挂掉(要不也太衰了!)因此,若敌军的残兵突然拼命一般地掉头杀来,惊恐之下,常会付出较大的伤亡,甚至比在开战之初时伤亡还大!

  一个典型的例子,二战时**入侵法国,第一周内节节胜利,法军几乎没怎么抵抗就被击溃了,一周的时间内德军只阵亡数千人!但当德军已占领法国大部,开始清剿法军残部的时候,法军的抵抗反倒日渐增强,这时德军的伤亡开始激增,平均每天就有近四千人阵亡!法军被击溃后,实力可以说微不足道,反而达到了较大的战果,这就是士气的作用,由此再次验证了那句老话:穷寇莫追、归师勿遏、围师必阙!

  ..........................

  “先生...这次我要亲自守北门,劳烦先生去守东门,西门就让许正先去...此次三王不顾骨肉之情攻打于我,阳文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和蕴城同生死,不过,先生不必这样,如果城有破相,就请先生立即带着我的母后,速速从南门离去。

  前往青山城,要知道青山城的余侯爷乃我长兄,他一定会收留你们的。”看着城下那黑压压的军队,周阳文很是坦然对辰儒交待这自己的后事。

  “糊涂...!”只是就在周阳文说完之后,辰儒立即喝骂道:“到现在你还不明白,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任何的亲情可言,青山城的那位草民侯爷,如果真的是你长兄,我们被围成这样,他为什么不来援救。

  阳文...到现在,你还认为这个世界上有亲情可言,先生告诉你,这个是世界上,王者是没有亲情的,你必须要活下来,因为如果你不活下来,你的母后还有我,都要死。

  即使逃到青山城,你的那位所谓长兄也一定不会庇护我们的...!”

  辰儒的这些话,一半真一半假,因为刚刚周阳文是在立死志,这不是辰儒想要看到的,如果真的守不住,他还是想带着周阳文一起逃离蕴城。

  现在要是让周阳文将死志给接下来,那如果战事不利,周阳文真的会不顾一切。

  这不是辰儒想要看到的,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