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哪有一帆风顺
工程并行,准备工作都提前开展。

  畜力抽水装置抵达这里之时,地下生铁井管埋设完毕,甚至需要加强的部位,用新出窑的青砖垒砌。

  重新安装,负载运行。

  添入一大桶引水后,伴随着木制机件的噪声,浑浊水流汹涌而出,通过简易排水沟进入原来的暂养池,用来估算出水量。

  所有人都盯着这种活塞抽水机,眼神中充满希望之光。

  最活跃的徐五,首先出声:“忒神了,忒神了!能够出这么多水,要是俺家田地上,弄上一部这个,就再也不怕春伏大旱了。”

  “唉!徐五哥,你就别想了。咱们村的地,没这样的地下水,离这里也太远,也不知道小郎君有法子解决不?”

  “三叔!不如,咱们抽空问问小郎君?”

  徐五看着道观方向,眼睛中带着闪光,“小郎君干出的事儿,都太神了!就是去道观小土坑那里,要测算什么出水量?这有啥算的!”

  ……

  整个冬季没有补充井水,最早的暂养池渗漏了一半水。好在它尺寸很小、形状较规则,测量水深的增加,估算大致出水量,相对较为简单。

  没有精确的钟表系统,就是这时代的漏壶,张涯也搞不到手,这玩意都在国家的天文台,基本不对民间开放。

  各地官府用到的计时器,大多数是日规,若是这个也没有,只能靠更夫看太阳、星辰的位置,大致估算出时间。

  张涯入乡随俗,陆续点燃五根香,计算各自的出水量,而后取均值。

  忙乎了大半天,得出令人失望的结果。

  一炷香,大概三十分钟,出水量均值只有三立方米,扩展到一整天,只有理想功率的七成!

  也就是说,用两头耕牛拉动,很浪费动力源;若是换成一头耕牛,也能拉动起来,但需要频繁轮换。

  张涯返回井边,颇为严肃说道:“根叔、大林叔!这部抽水装置,出水量不够,只能算大致成功。”

  “啥?大致成功!”王大林还未回答,徐五抢先说道。

  “三叔、五哥……你们不要惊讶”

  张涯淡然笑了笑,略加解释道,“就是这玩意做小了一点,上两头耕牛浪费,用一头牛又太累……”

  “啊!那怎么办?这玩意可费了不少钱!”王大林惊道。

  怎么改造,张涯也颇为头痛。

  耕牛长时间工作步速,基本是一个固定值,这个不可能提升了。那增加整个装置的效率,就只有两种方案。

  更改垂直木齿轮,加快活塞的往返速度,或者增大套筒、活塞直径。

  这两部分都是装置中最耗钱的。

  考虑到试制之时的余量,张涯权衡之后,最终选择增大套筒、活塞直径,这部分为生铁所制,能够回收重新熔铸。

  要是选择更改垂直木齿轮,这费很多功夫做出来的部件,只能劈开充当柴火,太特么浪费了,张涯可挥霍不起。

  “大林叔!无需更改木制部件,按照这个规格,你们再做出两套来。根叔、兴哥儿!我们增大套筒和活塞……”

  安排好接下来如何做,孟谷丰骑马匆匆而来。

  还未下马,他就急促道;“少东家、少东家!上回来的杨直讲,又带来了奖赏,还有很多人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