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番外一
  明史列传有载,周瑛,昌平人,父庆云侯周寿,孝肃皇太后弟。孝宗时,授锦衣卫百户,赐赍甚渥。武宗垂统,犯法,下锦衣卫狱。

  正德二年,戴罪请戍边,发宣府镇独石堡,以兵卒起。

  正德三年,帝北征,随军出塞,斩首五级,立功,升总旗。

  正德五年、七年、十一年,征草原,伐西域,累官至千户。

  正德十三年,父卒,丁忧假百日,不去管职。

  正德十八年,鞑靼生乱,欧罗巴兴兵,瓦剌急报。瑛领总兵官,征讨诸邦,大胜,晋都指挥佥事。

  正德四十三年,卒于边塞。卒之日,将校皆为之泣。

  瑛身长八尺,状貌魁伟,善战有谋。每临战,必身先士卒。年少纨绔,尝以外戚骄人。狱中醒悟,性毅开阔,孝悌父母,友善兄弟。旧与长安伯有恶,一笑泯之。

  帝怜其情,赞其功,赠都指挥使,追封宁云伯,谥忠节。诏授长子千户,次子百户。

  观其一生,少时固恶,仗父祖,恃外戚,为害京城,乃至-聚-众-斗-殴,极是顽劣。

  一朝顿悟,则能改头换面,彻底醒悟。

  为国守疆,先驻宣府,后至蓟州,再驻辽东,临战百余,卒于边疆,实为国之良将。

  后世人研究周瑛生平,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寻常武将,加官进爵,镇守一地,少有调动如此频繁。

  偏偏周瑛打破常理,每隔几年便要调动一次。自西向东,从内陆到临海,再由临海转调内陆,十分有规律。

  研究者百思不得其解,翻开正史,参考野史,始终无解。

  边镇战略?

  不像。

  朝廷-斗-争?

  更不像。

  原因为何?

  回溯历史,真相往往会令人瞠目结舌。

  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每次周瑛调动,均能同皇家父子联系到一起!

  正德十八年,周瑛立战功,升指挥佥事,驻守宣府。

  这日,周佥事巡营归来,听边军上报,京中来人,正在佥事帐中。

  “可是天使?为何不报指挥?”

  边军抱拳,扭曲着表情,告诉周佥事,来人距营数里,指挥已经得讯,当即脸色数变,言有要事,令人牵马,匆忙出营,至今未归。

  也就是说,顶头上司发现不妙,撂挑子跑路,将接待工作丢给下属。

  甭管什么瘫子,自有下边人接着。

  周瑛瞪眼。

  这才想起,赵指挥使有锦衣卫背景,消息灵通,必知来者不善!

  无奈,事到临头,无法退缩,人在帐中,也不能避而不见。更不能调转马头,把赵横追回来。

  周瑛只能咬牙,做好心-理-建-设,迈步进帐。

  “宣府镇指挥佥事周瑛,见过……”

  听到声音,来人转过身。

  只一眼,周佥事的话便哽在嗓子眼,双眼圆睁,下巴坠地。

  “殿下?”

  他在做梦不成?!

  “周佥事不必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