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精锐之师
石机……

  “岂有此理!”杨婷骂了声:“竟然学会我方投石机用来攻打我军!”

  在城头碎石乱飞惨叫迭起时,柳絮已通知完了张眩。

  其实不需杨婷下令张眩已带人在缺口处布好了阵势。

  这是之前的计划。

  只不过是沈兵的计划。

  张眩因此有些闷闷不乐,对敌时心下依旧纠结:

  “怎会放着城墙不守而敞开缺口让敌人来攻?”

  “校尉定是未经战阵,被那沈兵一番妖言惑众就信以为真。”

  “磁县原本就弱还需要示敌以弱?”

  “现在倒好,引赵军主力大举来攻。”

  “我军不过五千余人又如何能守?”

  “今趟要被这些无知小儿害了性命了!”

  ……

  不得不说,行军作战这东西有时战略和战术是有冲突的。

  比如这一次。

  从战略方向来说就要求示敌以弱。

  但从战术角度来说,放着缺口不填又的确不利于秦军防守。

  当然,战术要无条件服从战略需求。

  但秦时的古人却很难看清这一点,至少张眩无法理解。

  柳絮当然不知道张眩的想法,通知完他之后紧接着就找到了沈兵。

  “操士!”

  “情况有变,赵军来的都是精锐。”

  “我军是否需要调……调整布署?”

  这其实在沈兵的预料之中。

  首先是赵军本身就不弱。

  如果不以国家综合实力单以部队战斗力论,赵国应该是六国中最强的。

  因为它北面与匈奴交界长年作战,是以名将辈出战斗经验丰富。

  这可以从秦国屡次出兵赵国皆被赵军击败可以看得出来。

  赵国之所以最终被秦国所灭。

  一方面是昏君当道杀李牧自毁长城。

  另一方面则是天灾:又是地震又是旱灾的,使原本就国力不强的赵国更是雪上加霜。

  更重要的还是。

  这次赵军是乘船沿河而下偷袭长城。

  乘船就意味着兵力有限。

  兵力有限而又要攻下长城,那必然选择精兵。

  于是秦军要面对的当然就是精兵中的精兵。

  沈兵之前没有说,是因为担心又落下个“长敌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罪名。

  何况说了又能怎样?

  调度和布署还是一样的,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

  “不需要调整布署!”沈兵一边忙着手里的活一边回答。

  “可是……如若我军不敌……”柳絮担心沈兵不知道这事的严重性。

  至少沈兵给人的感觉就是一脸淡定。

  没有谁能在这种情况下还这么淡定,除非他不知道后果。

  但其实沈兵比谁都清楚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