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篇 维吉尼亚的谜题
�—果然,如我想的一般,这的确是写给某个人或某个团体的挑战,“维吉尼亚的地狱”,是在暗示第八层加密,使用的是维吉尼亚密码吗?

  ——那么,掌握了这种情报,又该与警方共享多少呢?

  稍作思索后,他便开口说道:“如此一来,基本可以肯定凶手第八层使用的是维吉尼亚密码的加密方法了。”

  “如果是在一个凯撒密码中,字母表中的每一字母都会作一定的偏移,例如偏移量为3时,a就转换为了d、b转换为了e……而维吉尼亚密码则是由一些偏移量不同的恺撒密码组成。为了生成密码,需要使用表格法。包括了26行字母表,每一行都由前一行向左偏移一位得到。具体使用哪一行字母表进行编译是基于密钥进行的,在过程中会不断地变换。”

  “举个例子,我想用维吉尼亚密码加密‘flower’这个单词,而我的密匙是‘murder’,那么加密过程,便是以下过程:明文的字母是‘f’,而密匙的字母是‘m’,又因为在二十六个字母之中,f=6,m=13,那么密文便是6+13-1=18,得到字母‘r’,整个内容以此类推,就能够得到密文‘rffzii’,就是这么简单。”

  “但是,或许大家也发现了,这一次,凶手仅仅是提示了加密方法,而没有写出密匙,这也就意味着,真正的密匙需要我们自己根据诗中的信息推算出来,换句话说,维吉尼亚密码如果缺少密匙的话,根本无法破译,因此现在的首要目标,便是找到密匙所在。”

  “所以,你的意思是,密匙就隐藏在这首诗里?”一个警察问道。

  “不仅如此,密匙可能藏在屋子的任何一处细节上,虽说诗歌含有密匙的可能性最大,但是如果凶手抓住我们的这种想法,那就糟了,因此请大家不要放弃屋内的任何一处不寻常的细节,否则很可能与凶手失之交臂。”文一凡做出了肯定的答复,“不过,比起密匙,现场的另一处细节,倒是让我很在意呢。”

  “那是什么?”徐雯欣问道。

  “很简单,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相较于第一个现场,这一次的现场,整齐的有点过头了吗?”

  “第一个现场中,鲜血横流,屋内极其凌乱,充斥着腐败的味道,蛆虫和一些甲虫不断地从尸体中钻出,现场让人无从下脚,五个人的尸体甚至早已开始腐烂了。但是我想请大家看一下自己的四周,为什么第二起现场,会如此的整洁呢?”

  “我认为是犯罪手法的一种升级,”刘文宇在此刻突然说道,“众所周知,连环杀人犯几乎都有着这种特点,即为犯罪手法进一步升级,无论是残bào程度还是高明度,都有着这种规律。”

  “挺有意思的想法,的确,实施系列杀人的第一起案件后犯罪人会产生一种明显的后果假设,那就是自己已经完成了去常化,只要他没有被捕,那在这之后实施的每一起案件都属于一种让人满足的“过度化收益”,这是一种类似于“能再多做一起都是赚的”的心理,这对于反|社会人格支配下的犯罪人极为有刺激作用,会产生源源不断的犯罪动力来源,即“罚有限,但吾罪可以无限”,对其的犯罪心理结构恶化、犯罪行为起到了重要作用。”

  “更多的情况之中,他会产生习得效应,获得犯罪经验,同时会回味犯罪的过程,思考“哪里还可以做得更好”,这其实就是为下一次更严重的犯罪埋下伏笔;并且他的犯罪心理结构会沿着某种方向继续发展,需要获得比仅仅对被害人进行犯罪行为更多的内容。”

  “但是我认为,这个凶手并不只是如此,因为他不符合这些观点。”

  似乎是感受到了众人的疑惑,文一凡逐一进行解释:“首先,请先看我的第一个观点,你们应该不难发现,那是一种自bào自弃的感觉,就好像是‘多杀一个就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