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运筹帷幄
  安顺将军府。

  马文英还在磨刀霍霍的时候,沈思诚和沈家众将也撸起了袖子。

  马家使者刚打发走,沈思诚就召集众将,开始军议。

  “清镇县城是肯定守不住的,城墙是旧制的,也不够坚固,而且距离贵阳府城太近了,马文英可以轻易地把大炮调过去。”

  张总兵指着舆图说道。

  最初,这里归安顺府管辖,是为了方便沈氏驻兵协防堪称“四战之地”的贵阳府,可是随着马氏的扩张、土司势力的大大削弱,现在的清镇反而成了马文英的眼中钉。

  作为直面马文英主力的最前线,清镇只有700守军,而且绝大多数是戍卒,只有一队20人的武士以及200府兵!

  即使征募城中壮勇,也就只能凑个1500的数……面对绝对优势的贵阳军,恐怕根本撑不到打巷战的地步。

  清镇守军基本上没法有效地迟滞、削弱马文英的主力。

  所以,沈思诚对清镇的守军没什么指望:

  “清镇……如果李成浩能坚持一天就最好不过了。嗯,哪怕一天都守不住也关系不大。”

  “不过,如果马文英舍不得消耗他的家兵和炮子、火药,而让府兵来打头阵,未必能一日攻破清镇……”张总兵又补充道。

  “有道理,那还是可以让李成浩守上一天。”

  沈思诚点了点头,随即,召来了一名传令兵:

  “传令李成浩,一旦马文英兵临清镇,务必守住清镇一日!只要坚持到入夜,他就可以带人撤了。”

  “是!”

  “重复一遍。”

  “一旦马文英进攻清镇,令李参将务必坚守清镇县城一日,入夜可撤。”

  “好,去吧。”沈思诚点了点头。

  “遵命!”传令兵拱了拱手,快步离开。

  “清镇一旦不守,下一个,只能是安平了吧?”沈思诚看着张总兵。

  张总兵则继续在舆图上比划:

  “少将军明鉴,清镇有失,则贵阳军必走大道直扑安平……如果不打下安平县城,马文英可没胆子绕路去打府城。末将以为,将军可将主力放在安平县城。”

  可如果安平失陷,沈家军就在安顺府的核心地带失去了运动的空间,安顺府城也就成了孤城。

  沈思诚也没有龟缩在安平与府城的打算——毕竟,放任敌军在安顺府境内刮上半年地皮的话……到时候恐怕除了府城和安平,他就啥都不剩了。

  这个关键的战略节点,自然要交给麾下最有将略的张总兵,以及沈家第一猛将——沈烈。

  于是,沈思诚将防御安平县城的重任交给了武将之首:

  “好!张总兵,你率领300武士、2000府兵,带上府中所有火铳、子药,把守安平县城……沈烈,你也归张总兵调配!到了安平,再征召2000当地壮勇,不要吝啬府库的甲械,务必守住安平十日!”

  “是!”张总兵和沈烈齐声应道。

  安平县是安顺府的粮仓,不仅县城的防御设施远比清镇要坚固完备,县城周围环绕着三座西式棱堡——看起来沈老爷子也早就看出马文英不是好东西了,毕竟对付土人可不需要棱堡这种针对火炮的防御设施。

  同时,半数安顺府兵的家乡就在安平,安平一旦被攻破,敌兵必然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