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章 去留
  杨淩又对徐年道:“我让姚横留下了七千两银子,都是他们别处得来的银子,不是咱大通寺的。这些银子你用来抚恤那些伤亡的兄弟。”

  徐年道:“你放心,我会把事情安排妥当。”

  两人又说了几句,顾小三忽然喊道:“方丈来了。”

  这时雾已散去,天已经大亮。

  大通寺山门洞开,行空等人走了出来。

  行空一.夜没合眼,下半夜大战一起,他就眼睁睁看着听着,到后来不打了,他也不知情势如何,派出去的顾小三又踪影不见,更是让他焦急。

  只是他急顾小三不急。顾小三现在长出一口气:天亮了,行空方丈出来了,什么事自己都能看到,这可就没自己什么事了。

  还别说:顾小三由此总结了一个人生宝贵经验:世上没有慌慌事,只要拖下去,没什么解决不了的。如果还解决不了,那就继续拖下去。

  其实这本是官场秘诀,哪曾想被顾小三在战场上悟出来,也算人才。

  后来这个家伙跟着杨淩打杂的时候,很是拖成了几件大事。老年了,还写了一封家书留给子孙当传家祖训,名字就是《一拖成名》。

  这“拖”字诀是不错,只是现在顾小三要承受行空方丈杀人的目光。

  方丈怒视着顾小三:这什么人啊,派你出来打探消息,居然赖在外边不回去了。是死是活你回个话能累死你?

  任凭方丈怎样瞪他,顾小三就是低头不语。他已经悟出了“拖”字诀,当然要现学现用。反正人要不死总有救不是?

  事实证明顾小三是对的。他是小人物,行空当然不能跟他较劲,很快去找杨淩麻烦去了。

  行空边走边不时的用手遮眼睛。他一辈子也没见过如此血腥的战场,断肢残臂,死尸枕藉,这仗怎么会如此惨烈?

  他哪知道这支叛军算是精兵里的精兵,个个都是敢拼命的悍卒。杨淩的武僧武艺高强,怎奈士兵中一身好功夫的也不少,不然以武僧身手,怎么会死伤四十六人?

  想起杨淩,行空又一阵心塞,眼睛四处张望:好小子,你在哪?如此大的杀孽,因果是你背还是我背?

  佛家讲受得一分委屈,消得一分业障。

  所以行空虽然是被叛军勒索,心下难受,也还宽解自己是命中该有此劫。

  哪曾想这个杨淩根本没得他同意,突然就杀将出去,酿出如此滔天罪业,这可怎么还得清?

  这时行空才突然想起:那个什么那罗王,传说在少林寺第一次闪亮登场就是贼兵犯境,他来个大杀四方。

  那罗王根本不是一个慈善化身,是主刀兵的菩萨。枉自己当个宝贝把杨淩供起来,这就是供了个孽种啊。

  大通寺和禅宗祖庭少林寺不一样。

  大通寺是中国和白马寺同时建起的最早佛寺,底蕴深厚,很少染因果。

  少林寺自达摩一苇渡江,就留下了一份暴力因素。少林僧兵经常四出剿匪安民,杀孽不知造了多少。

  大通寺虽然也有僧兵,只是强身壮体。除了宋朝出了个杨五郎带领僧兵打过仗,基本与世无争。

  永严、永平这些人都曾经是战场上的猛将,退隐到寺内还不是老老实实?

  永平派出七个人驰援大湾村都被杀了,大通寺不也忍了?

  不对不对,七个人没都死,活蹦乱跳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