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章 厄运
��,因为这种作物耐旱。

  后人常误会黄米为小米,其实是错的。黄米学名叫黍,小米学名叫稷。稷是黍的变种,也就是说黄米饭是长辈,更粗糙一些。常说的江山社稷里面的稷是小米,没轮到出现更早的黍。

  这个时候正是收麦子的时候,体力消耗大,再穷的人家也得煮干饭,不然不耐饿,干活没力气。

  杨九租种的是二爷家的两顷地,今年收成还不错,黄米还吃得起。早晨蒋兰又煮了几碗米的干饭,不然昨天剩的饭还真不够杨淩和顾小三这俩饭桶忙活。

  吃过饭,杨九给杨淩和顾小三各找了一件带披肩的帽子戴上,这是打场标配,不然麦芒进了衣领,会难受死人。

  这个帽子把光头都遮上了,杨淩扭来扭去,觉得挺好,就是少了一面镜子,不知道自己尊容。

  顾小三戴上帽子忙着在杨燕面前摆造型,逗得杨燕咯咯笑。

  割下的麦子晒干后,要先铺展在场院里,用马拉的石头磙子碾压脱粒。这样碾压会有很多麦穗残留一些麦粒,农村哪有糟蹋粮的。杨淩他们今天的活就是把这些麦穗一把一把的在石头上敲打脱粒,争取颗粒归仓。这个活不戴这样特制帽子可不行。

  杨燕一直央求着杨淩带她去,杨淩教训道:“你小孩子家家的去什么去?这都大人的活。”看杨燕撅起嘴,就把剩下的铜板都拿出来,缓了语气道:“你瞧你,多大的人了,嘴撅得能拴一头驴了。给,拿这些钱去买油盐酱醋,再买些时新菜,有鱼记得买一条大的,晚上哥回来做红烧鱼给你吃。”

  杨燕听说晚上可以吃鱼,又高兴起来,接过钱又挠着笑脑袋有些担心道:“哥,这么多钱我花错了咋办?”

  杨淩道:“就几十个大钱,错就错,没事。”

  杨九叮嘱道:“燕儿,去李家村口那个店,掌柜的是你七姨夫,不能骗你。”

  蒋兰也跟着三个男人一起出门了,农忙时候可没有什么女人不下地干活的规矩。

  杨燕也蹦蹦跳跳出门了。

  杨家庄小,没店铺。只有二里外的李家庄才有一个杂货店,她得早点儿去置办吃的,哥要给她做红烧鱼呢。红烧鱼她听过,没想到这回也能吃到了。

  她却不知道,前边正有厄运等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