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郭嘉劝昂
��可获胜,只是若主公命大公子随军出征,大公子该当如何?”

  曹昂闻言道:“曹昂自是听从父亲之名,全心为国出力,讨伐逆臣。”郭嘉闻言笑道:“自当如此,只是大公子可知司空大人心意?”

  “心意?”曹昂颇为不解,郭嘉看着曹昂轻轻笑道:“大公子,你可听过一句话,‘权近极时为孤寒’。”

  “权近极时....”曹昂闻言不由细细低头深思,郭嘉轻叹口气道:“如今明公辅佐幼帝,坐镇许都。若论位高权重,天下无人可及。只是自古位极人臣者,虽是表面风光无限,但也是将自己处在‘众失之地’,难有推心置腹之人。”

  曹昂见郭嘉一脸凝重,随即低首悄声道:“愿闻其详。”郭嘉笑着轻声道:“明公虽有我等诸多心腹为辅,但郭嘉,包括夏侯将军等人终归只是外人,不比大公子与明公父子至亲,曹家若只有曹公一人筹谋,只怕日后难保不会有卫家,霍氏之祸。”

  曹昂默默点了点头道:“那依奉孝兄之见,曹昂如何可为父亲分忧?”郭嘉轻笑道:“请教不敢,只是请大公子细想,如今天子年纪尚轻,而司空大人却已经四旬有余,不知公子以为待司空大人百年之后,曹氏若无梁柱,天子又怎会怎么对待曹家?”

  曹昂心中暗笑,你若知道曹操日后荡平北方,威震九州,朝野股肱尽为曹氏心腹,肯定就不会有这些担忧了。只是,目前的曹氏势力只延手与中原之地,四方诸侯尚多,且曹操本人亦无代汉之心,多年后的事,郭嘉就是再厉害,也不可能预测得到。曹昂随额首细问道:“请奉孝兄教我。”

  郭嘉沉声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司空大人目前最为担忧的便是怕自己百年之后,曹氏无人可托,所以司空大人目前最希望的就是大公子能够助其一臂之力,让司空大人放心征战天下。”

  “所以,此番南征汉室逆贼,大公子必须立下大功。若如此,则司空大人便可借机,为公子在朝中奏功,到时公子便可与明公同立朝堂,日后明公征讨四方之时,便再无后顾之忧。”

  同立于朝堂?曹昂心中暗自琢磨,接着便猛然醒悟。这就好似皇帝立储君一般,封建统治者一旦感觉自己年老体衰或是御驾亲征一时难归之时,便立下储君,以备后患。曹操不是皇帝,自然不可能立储,只有以升官的方法来暗予权谋,但现在的曹操尚还不是历史上那个执掌全权的大汉丞相,更不是那个宛如国君般的魏王,汉朝廷股肱尚多,自己若无军功,曹操也不好乱升自己的官。想到此处,曹昂心中顿时尽皆明悟了然。

  “承蒙奉孝兄提点,令曹昂醍醐灌顶,感激不尽!”只见曹昂轻轻的冲着郭嘉微一抱拳,郭嘉笑着摆摆手道:“大公子无须如此,为明公和曹氏分忧尽责乃是郭嘉分内之事,况且今日之事本就是郭嘉信口胡言,大公子只需听听便可,日后如何行事,便是公子之事了,那可是与嘉全无关系啊。”

  曹昂轻轻笑道:“今日之言,出君之口,入昂之耳、上不得天,下不闻地。至于南征袁术之战,曹昂表现如何,自是曹昂自家之事,与奉孝兄绝无干系。”郭嘉闻言笑着点点头,眼中瞬间掠过一丝赞赏之色。

  傍晚时分,曹昂方才从夏侯渊的府内练武出来,徐徐的向着司空府打马而回,“南征立功...”曹昂一边轻轻的摸着下巴,一边细细的思索道,虽然说得轻巧,但这军功哪是说立便立的,幸好自己还有些可以预测的先见之名,只要好好的筹谋策划,也并不是不可能吧办到。”

  细细思量间,只见曹昂的马转了个弯,来到了司空府,见杨元在门口已是等待多时了,遥遥望见曹昂回府,便急忙笑着跑来搀扶他下马。曹昂转首看了看杨元,竟难得的没有出言调侃他,只是若有所思的迈步向着自己的园子走去。而杨元亦是紧紧跟随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