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第七章 半吊子书生
  官逼 民反,这是水浒传中一直在强调的主题。

  小的时候唐宁看水浒传,只觉得热血沸腾,恨不能跟着宋江等众好汉,去把高俅、蔡京这些奸臣给大卸八块。

  长大了之后再看一遍,就有了些新的感悟。比如施耐庵先生在描写众好汉上山原因的时候,不外乎都是在写这四个大字。

  而这个时代的实际情况,也是这样的。

  大宋繁荣的经济和懦弱的官府创造出了一道大宋特有的风景线,那就是漫山遍野层出不穷的强盗。对于这些强盗,官府一般的做法是能剿灭就剿灭,剿灭不了的,只要你不造反,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双方相安无事的令人发指。

  南山盗在润州乃至两浙路的名气都很大,这是一支由强盗、流寇、土匪、小偷组成的两浙路男子天团。就连如今的皇帝,也能在奏章上看到他们的名字。

  润州一带附近的百姓和商贾,对此颇有怨言。

  如今,南山盗已经威胁到了牛三。正如上一批走掉的山民一样,他们也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是走,还是留。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

  润州换了知州,知州对困扰两浙路商贾十年之久的南山盗下了战书,放出话来说,誓要把南山盗给剿灭。

  南山盗自然是不理会的,要是官府真的有这个本事剿灭他们,他们也没这十年的威风可以抖。面对官府十年间三次大剿,十六次小剿全败的战绩,他们有资格站在山头叉腰嘲笑润州知州的不自量力。

  不过南山盗的老大似乎不这么想,他命令手下最近低调一些,不要轻举妄动,先观察一波再说。

  所以南山盗的活动范围,就扩散到了山后公鸡岭这一带。

  那一天正抱着牛三猎回来的鹿肉大啃的村民们,竟然隐约听到了金铁交击的声音。这不是个好现象,这说明南山盗离他们已经不远了。

  后来的几天,牛三一直带着人不停侦查南山盗的行踪。唐宁掰着手指头记着日子,一共过了七天,南山盗才扯出了公鸡岭。这七天里头,饭都不敢造,肉都是跑到深山老林里面去烤,烤完了才拿回来吃。

  今天唐宁就蹲在家门口教小石头和小妮子认字,锅里的饭他已经做好了,一锅小米稀粥,又切了一碟的腊肉和腌菜,这就算是晚饭了。

  宋人在饮食方面是很讲究的,富贵人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凡饮食珍味,时新下饭,奇细蔬菜,品件不缺”,甚至“增价酬之,不较其值,惟得享时新耳”。

  大多数的村子,即便是贫困的,也有白米饭能吃上。

  奈何这个逃户的村子属于特困,陶罐里面装的都是小米。连他们自己开辟的小型耕地,种的也大多都是粟。

  自从唐宁可以下地活动之后,家里的伙食他一人就承包了。一开始牛婶还不同意,结果吃了一次之后,就再也没提自己做饭的话。

  同样的材料,唐宁可以做的有味道,而她

  就做不出来。

  牛三带着人在山下还没回来,牛婶则是挑着水桶去不远处的溪边打水。等牛三回来,太阳就该落山了,正是吃饭的时候。

  一日三餐在这里是非常奢侈的,除了早上那顿饭之外,再吃就只能等晚上了。如果饿急眼了,就切一小片腊肉放在嘴里进行一番自我安慰,切一大块当饭吃那是不怕齁死的。

  “这个字念唐,这个字念宁。这是我的名字,唐宁。”唐宁指着自己拿树枝在地上写出来的字说道。

&em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