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神秘包裹
  第三章 神秘包裹

  厅外,画廊垂帘。厅内,雕梁画栋,宫灯高悬,桌椅、餐具古色古香,四壁皆悬挂当代名家的字画,丫头在旁侍候着,熟妇在身边坐着,孝哥儿觉得自己恍惚置身于梦幻之中。

  坐定后,丫鬟先是给孝哥儿上了一碗煎点汤茶药,似茶非茶,似药非药,倒是色味俱佳。原来宋时百姓早上起来都习惯喝一碗煎点汤茶药,据说是用茶叶和绿豆、麝香等原料加工而成,好似煎药一般,煎茶时间越长,味道就越好。

  接着,是上正食,但见以面食为主,有笼饼、汤饼等,还有各式精致的咸菜,还有羊肉,然后再上水果拼盘。孝哥儿看到那笼饼时想起了以前街上到处挑卖的武大郎炊饼,可惜自己是南方人,天生挑剔的味蕾一闻到这种炊饼配料的味道就有些反胃。摆在面前的这种炊饼引发了孝哥儿的丰富联想,目光情不自禁地溜向对面的潘金莲身上。

  其实,孝哥儿今儿的出场,还是让在座几位熟妇感觉到与往日不太一样的。以前的孝哥儿痴痴呆呆的,笑容呆板,眼神空洞,白多黑少,走路摇头晃脑的,嘴角耷拉,吃饭时手舞足蹈,饭食撒得一地,满手油污,哪有一点正常的男儿样,然而今儿坐得腰杆笔挺,那双眼睛骨碌碌地打转着,还懂得往女人身上高挺的部位溜来溜去的了,呵呵,至少吃饭时没有那么让人反胃了,莫非真是大官人那一巴掌把这傻子打醒了?

  “恭喜大姐,贺喜大姐,孝哥儿懂得使箸了,孝哥儿的脑子真的让爷一巴掌打好了。”那个潘金莲潘六姐惊喜地发现孝哥儿懂得使用箸了,以前他可是连使箸都不懂的,吃饭用手抓或干脆像狗一般吃。

  众妇人也附和着,一惊一乍的,就是西门大官人也莞尔一笑。娘亲吴月娘一脸激动,疼爱地看着爱儿,双手捧脸,喜极而泣。抽抽答答地说:“谁说我儿脑子坏了,我儿只不过开智稍稍比其他孩子迟一些而已。”

  孝哥儿抬头看到全家人都像初次见识到猫抓老鼠一般新奇地瞪着自己熟练使箸,孝哥儿还以为她们没见过左拐子熟练使箸,于是换成右手熟练使箸,没想到众人的嘴巴张得更圆更大,为何这般惊讶,难道这双箸有什么怪异之处?孝哥儿朝那双箸移近一看,发现竟是一双后世罕见的宋代八棱形竹质箸,装饰奢华,工艺考究,匠心用尽,且题诗作画在其上,当即像捡到宝一般,猛然站起,狂喜大叫道:“竟是宋代八棱形竹质箸!古董呀!这可是有收藏价值的高雅艺术珍品啊!这下发达了!”

  这声猛然大叫,倒把在座的众人吓得大吃一惊,还把六娘怀里的官哥儿吓得哇哇大哭,孝哥儿随后见到娘亲面露失望,侧头痛心抹泪,众姨娘像泄气的皮球一般仰天长叹,别过头去喝自己的煎点汤茶药,西门大官人气得俊脸发青,七窍生烟,失望之至,但见他无言地指了指孝哥儿,厌恶地道:“混账!白痴!废才!无可救药!今儿好好的心情让这厮坏了!再咋咋呼呼的就打将出去!”随后别过脸去看向哇哇大哭的官哥儿。

  这种竹质箸有六棱形的,也有八棱形的,宋时,手艺一般的工匠都能制作这种竹质箸,工艺虽然精美,可也值不了几个钱,家境稍好一点的家庭都能用得起,并非什么高雅艺术珍品,说它是有收藏价值的古董更是让人笑掉牙,丫的,不就是一双竹箸么,咋咋呼呼的,有毛病呀,别吓到我的宝贝官哥儿,还以为脑子真的好了呢,真是让人败兴。

  看到没人搭理自己,孝哥儿嘿嘿一笑,讪讪地坐下,歉意地看了娘亲一眼,但见娘亲一副伤心欲绝的样子,也不知道自己哪儿做错了,又不好发问,神色尴尬地喝着那种味道怪怪的叫做煎点汤茶药的茶,官哥儿撕心裂肺、滔滔不绝的哭叫声,还有六娘李瓶儿的嗔怪声和哄慰声,让孝哥儿渐渐觉得越来越烦躁,思绪乱如一团麻。丫的,我得罪谁了,不就是和一个女驴友“混帐”一晚罢了,那也是领队的错,至于半夜与那女驴友发生那点事也是对方主动投怀送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