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5
  买的新帽子。”她拍着头上的旧帽子说:“妞妞帽子。”

  后来没办法,只好把那顶新帽子拿回家,把旧帽子藏起来,不断地告诉她,这个帽子也是妞妞的。

  孙瑞雪:活动和行为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语言。妞妞其实是在说:“……不是我的。” “……不是我的”是人的基本意识,是和他人共处的先决条件,等孩子长大成人,这个意识就会沉入潜意识中,成为自律的基础。

  四、 小霸王

  妞妞现在1岁8个月了。从一岁半开始,她就有很明显的占有倾向。

  不熟悉的人不能碰她的东西。一天,她发现小姐姐盖着她的被子,尖叫着从姐姐的身上拉下被子抱在自己怀里。小姐姐又拉起一条毛巾被盖上, 妞妞又冲过去把毛巾被抱在怀里。然后把自己所有盖的东西都绕成团抱紧。小姐姐说:“好吧,我不盖你的了。” 说完拉了一下我的被子。妞妞尖叫一声,吞吞吐吐地说:“不,妈妈… …被子。”

  她也不让任何人坐她的小椅子,睡她的床。更不让别人摸她的手和脸。也很不愿意和别人分享食物,直到她对这些食物没兴趣了,才允许别人拿走。

  孙瑞雪:

  “……是我的”也是人的基本意识,没有这个意识人就没有安全感。

  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这是我们学校的习语之一。同样,别人也不可以拿或者支配我的东西。这也是我们学校的习语之一。

  儿童和成人对分享的认识非常不一样。成人习惯于分享食物,儿童则不愿意;成人习惯于共享玩具,儿童则要看情绪,看对象。这种情况儿童大一点会有所转变。但是,有些成人不了解儿童的这个特点,用成人社会的道德观评价儿童,说儿童自私,有些家长甚至忧心忡忡,上纲上线。这完全没必要。

  拥有一样物质,才能得到这一物质背后的精神。如果拥有这一东西过于艰难,物质背后的精神就在这艰难的过程中被遗忘了。艰难的获得过程改变了儿童原有的目标,占有欲取代了精神的需求。如果儿童总是这样艰难地获得东西,他就会贪婪,也会出现其它心理问题。

  五 、 诅 咒

  2岁10个月开始,妞妞稍不如意便边哭边叫:“打死你,我打你!”然后挥舞着小拳头示威。过了些时候,她的词汇就更多了:“我捏你,我掐你!”甚至“我咬你, 我踢你,我抓你!”总之,所有能用的动词都用上了。 、

  在这之前遇到挫折或阻挠,她会大哭以示抗议。3岁后,妞妞使用的语言更令人惊讶:“我要把你撕成碎片!”“我把你的头割下来踢!”“让你夹在玻璃里,压成肉饼!”我不知道这些咒语是如何储存在她的小脑瓜里的。 现在妞妞4岁了,即使她很快乐的时候,也不忘突然诅咒我们一下。比如她正站在客厅中间唱歌,我们微笑着看她。突然她一转身,嘴角带着笑意说:“我把你、你、你们都踢到百货大楼去!”

  孙瑞雪:一岁多的儿童,当发现一个词语和一个外物能配上对时,他会重复进行这种配对,“妈妈”,“哎”,“妈妈,”“哎”,在这一叫一答中他享受着语言能指称带来的喜悦。这是儿童语言敏感早期的表现。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很快发现一句话能表达一个意思,这个发现又使他开始重复说一句话。语言的秘密何止于此!很快,儿童又发现语言本身是有力量的,一句话有时候会产生一种强有力的效果,或者像一把剑一样能刺伤别人,诅咒的敏感期来了,妞妞就是这样。

  她发现了语言的力量,便开始没轻没重、快乐地使用。成人很怕儿童使用诅咒词汇,一听到就反应强烈,视诅咒为洪水猛兽。儿童感受到了这些语词的力量,反而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