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 革命的火种
  经过秋大地质和考古专业诸多研究生走断腿取样,匹配成分匹配到头秃,建模建到怀疑人生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后,大荒冰川大裂谷在五大山系的位置终于被定位,姜若号琥珀连同大荒古生物化石一起成功出土。

  出土第一站自然是基山抗战中心,不对,如今是基山科学研究中心了。

  在基山做过手术撸过串躲过丧尸的学生们纷纷把实验室建到了这个寓意深刻的地方,致敬救死扶伤医学生、进化算法创始人和曾经的抗战时光。

  于是继养老山,急救中心,抵抗丧尸根据地后,基山又成了山海经科技中心。

  真是一座有故事的山。

  姜若爬上半山腰的时候,那里正在进行一场打印仪式。金叶技术部与精密仪器专业的研究生合作,出产了第一台3d打印到游戏中的显微镜。

  当然不是当初研究霉菌用的那种几个自制凸透镜组合起来的粗糙产品,而是精度达到纳米级的高通量荧光显微镜。

  仪式上众人里三层外三层围住一张桌子,周围树上还挂了一圈人,一齐盯着桌上的显微镜从无到有,从底座开始一层一层打印出来。

  和外面的3d打印不同,这种打印是数据打印,不需要油墨,真正的无中生有。

  当一整台显微镜完全呈现时,人群欢呼起来,其中一个被推上前,拿出一块涂片,调整好位置,然后开始调整焦距;在他观察的时候人群稍微静默,在他比出胜利手势后才爆发出憋了很久的欢呼。

  即使隔着这么远的距离也能感觉到那种喜悦。

  姜若明白他们为何喜悦:如果任何仪器都能通过数据打印在“山海经”无限生产,那么意味着所有没经费的课题组都能用上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天价仪器了,这给人一种错觉,仿佛科研界的贫富差距在一夜之间就被消灭了。

  这是姜若当年坚持换课题研究进化算法时曾描绘过的场景。语气之意气风发如今想来记忆犹新,虽然当时他认为这只是一个谎言。

  如果在一系列的阴错阳差之后,你最终兑现了你本不打算兑现的诺言,那么它就不是一个谎言吧?

  下山的路上,姜若在接近山脚的一个旮旯里发现了一块不仔细很容易错过的牌子:山海经残疾人复健中心。

  乍看也没什么问题,但就是整个散发着一股熟悉的蝇营狗苟鬼鬼祟祟的味道。姜若推开门,果然看到了熟悉的t细胞的残疾员工们。

  在用“山海经”水论文这种操作大火之后,周周迅速写了一篇文章,比对玩“山海经”前后滨城残疾人中心病人的各项数据,探讨高拟真全息游戏对肢体功能复健的积极作用。

  这篇发在水杂志的水文章居然引起了残疾人康复中心的注意,于是周周又成功骗到一笔经费,受命在“山海经”建前哨站,完成一些初期数据收集。

  这种骗经费的功力,姜若深感钦佩。能够拖着一大家子残障人士活到今天的果然不是一般人。

  但在屋里呆得久了,姜若很快注意到,和这里一干残疾人默默做测试的安详气氛不同的是,一墙之隔的地方好像很热闹,嗡嗡声穿过墙壁传过来,甚至连墙壁都一震一震的。

  姜若找了一只碗,碗口扣在墙上,耳朵贴在碗底:这是他从小就会用的听壁角大法,土则土矣,奈何管用。果然那边的声音变得清晰了:

  “神灵是外来者。我们才应该是这片土地的主人。”

  跟着是一片敲桌和哼哼哈哈的附和声。

  “我们要捍卫我们的生存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