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    在浙南山区有那麽一个地方,山势连绵,虽都不甚高,但也不像平原地区的丘陵那麽平缓,更要命的是,山与山紧密相连,两山之间的平地少之又少,还被一条溪涧从中占去了大部分。    所以,在这里自古就有九山半水半分田、八山一水一分田、或者七山一水二分田等等称呼,虽不尽相同,但说的都是山多水少地也少的意思。    在这麽个穷得只剩下满目青山的地方,与外界的联系除了溪流上的竹排外,就是顺着溪流的方向千百年来人们开辟出来一条条山道了。    (2)    这日,在大溪旁的山道上,从县城方向走来一位男子。此人肩上挑着一担箩筐,箩筐上面还用翻过来的竹覃盖着,看不出里面装着些啥。    令人感到好奇的是,此人的身高仅有1.25米,一个小孩挑这麽大一担箩筐这是从何处来,又将到哪儿去呢?    不急,更加让你惊诧的是,此人却是一位年近六旬的老者,一顶草帽戴在头上,不时又被拿在手里,用拇指、食指和中指这三根手指捏着当作扇子,扇一扇满头大汗,又绕过身体伸到身後扇一扇後背。不错,此人正是在这一带山区家喻户晓的矮人。    矮人应该是有名字的,只是没人关心他叫什麽,大家都习惯称他担卖线的矮人。对於这个称呼,矮人倒是接受得很欣然。    矮人说他来自文州,可是具体来自诺大的文州哪个地方,大家却都不知晓,也许他也不是故意隐瞒,也许他说了大家也没记住,对於祖辈都生活在山里的人来说,你是来自文州文清也好,是来自文州成乐也罢,都是一样的,也都不重要,反正你就是来自一个山外面的地方的,知道了这点,人们就有了加以区别的特点,更何况矮人不高的身高本身就是别人区别於他人的最大特点。    矮人个子矮,身体却是不弱的,甚至可以说力气还挺大。不然那一担箩筐少说也有二三十斤吧,挑一时是不难,难就难在整日里挑在肩上山野里过、田埂上走,又是上山下坡过河的,怎吃得消?    有些人认为矮人一定是有功夫的人,有人看到时就在路上慢慢走着,到了没人的地方肯定是一跃而起,脚不着地飞着走的,谁知道呢?!    (3)    矮人的步履不疾不徐,那条竹子削成的磨得铮亮的扁担两头,有节奏地一高一低地甩着。    四周静得出奇,一点风吹草头的声音都没有。矮人不禁皱了一下眉头,显然他也觉察到不对劲,可是凭他多年行走荒郊野路的经验,他并没有很在意,他相信即使有危险,自己也应该足以可以应付。    忽然,前方山路被几捆柴火挡住了去路,旁边却空无一人。矮人无奈,只得绕到旁边,准备淌着路边的野草过去。正在此时,不知从何处传来一声狗吠,惊得矮人脚下一松,人便速速地滑了下去,箩筐也翻滚着往山下滚去。    (4)    矮人再次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一张陌生的床上,而且还是一张女人的床。从尚未紧闭的门缝里,透进一缕橘黄色的灯光,料想外边应已满天星斗了:这是哪里?我怎麽到的这里?我在这里多久了?    矮人快速地思考着一个个问题,半晌後仍不得头绪,脑袋倒莫名其妙地痛起来,用手一摸顿时痛得直叫。我这是受伤了?矮人想。    静静的夜里,矮人的叫声自然惊动了屋外的人。只听一阵轻盈的脚步声由远而近,接着又是一声打开柴门的声响。    「你醒了?」    话音落後从门外进来一人,一手执着烛台,另一手小心地护着烛花,人却隐在烛光的暗影里。    听声音明显是位女人,矮人飞快地思索着自己见过的女人,却找不到一个拥有这声音的主人。    来人听不见矮人的应答仿佛毫无在意,径直走到一张小桌旁,把烛台往桌上一放,又转过身来到床前,细细地端详起矮人的伤口,像是对待自己的丈夫或者孩子一样,一点都不觉得别扭。看到绑在伤口上的布带还在,又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