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岂在多杀伤
��,史称“八王之乱”。

  由此西晋政局动荡不安,洛阳内外已成为诸王军队冲突、争夺之地,寓居洛阳的江东士族纷纷返家避乱,北方的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洛阳城内,一个四十多岁的书生陶侃想出人头地,可是因为严格的门阀制度,简直比登天还难。适经朋友推荐,他得以补荆州南部任武冈县令。

  他想起自己奋斗经营多年,竟然只落得到距政治中心、远而又远的小县当县令的地步,跟流放有什么区别,其心情可想而知。

  新官上任,陶侃就拜访邀见了本县的士族缙绅和贤达名流,了解武冈各方面的情况,倾听他们的建议和要求。

  得知武冈尤其是城步寨为未开化之地,陶侃作出一个重要的决定,立即筹备创建县学。

  半年过去了,县学建成。陶知县感觉像少了点什么,决定要栽几棵树,才有读书的氛围。栽什么树好呢?栽树成为他日之所思、夜之所梦的。

  陶侃饱读诗书,对800年以前的孔子尤为仰慕。孔子故乡曲阜孔庙主体院落大成门内有四棵杏树,相传是孔子当年坐在坛上弦歌讲学、弟子读书的地方。

  杏坛被誉为教育界的圣坛。同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于是陶侃首先想到了杏树。但是当时南方少有杏树,要到北方才有树苗,如此遥远的路程,如何能种植成功?即使成活了,又能否适应南方的水土气候?

  陶侃冥思苦想了数日,仍然未有结果。于是,他骑着马,带了两个手下,前往古田地区寻找树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