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大落又大起
�护,进军杀了王冲,收降他的部下。

  陶侃召杜曾前往,杜曾未到。王贡害怕假传命令的事会获罪,就和杜曾一起反叛。王贡在沌阳向陶侃的参军郑攀发起攻击,将其击败,又在沔口打败朱伺。

  陶侃准备移师退守,又被部将张奕迷惑,于是按兵不动。不久,王贡的军队到达。没想到背叛了陶侃的王贡联合流民军偷袭,陶侃战败。再战,陶侃的坐船也被叛军钩住,幸亏他跳上一只小船,才得以逃脱。

  这次惨败使陶侃刚得到的官职也被革掉,但王敦认为,要消灭流民的起义,还是非得陶侃不可,王敦上表请陶侃以布衣身份领职。

  陶侃再次率周访等进兵入湘,让都尉杨举为先锋,将杜弢击败,屯兵于城西。陶侃的部下致辞于王敦,为陶侃辩白,王敦于是上奏请恢复陶侃的官职。

  杜弢部将王贡率三千精兵,出武陵江,诱骗五溪(今湘西南,包括邵阳、怀化地区)蛮夷相助,以水师截断官军道路,直逼武昌。陶侃派郑攀及伏波将军陶延连夜进军巴陵,出奇兵大败王贡,斩首千余级,归降者达万人,王贡只好退回湘城。

  叛军内部产生了矛盾,杜弢因怀疑张奕而杀了他,叛军都不自安,降者日益增多。

  王贡又来挑战,陶侃在远处对他说:“杜弢是益州的小吏,盗用国库钱财,父亲死后竟不奔丧。你本是好人,为何要跟随他胡为?天下难道有善终的叛贼吗!”

  开始王贡将脚横架在马背上,一副傲然无礼的样子,陶侃说罢,王贡肃然放下脚来端坐,神色言辞显得很恭顺。

  陶侃知道他可以改变,再次予以说服,并截发起誓,王贡于是归顺陶侃。杜弢败走,陶侃率军攻克长沙,俘获了杜弢部将的毛宝、高宝、梁堪后回师,杜弢起义被平定。

  王敦非常忌妒陶侃的功劳,陶侃要返回江陵,准备向王敦告辞,皇甫方回和朱伺等人劝谏,认为不能前往。

  陶侃不听,王敦果然把他留住,降为广州刺史、平越中郎将,让自己的堂弟王廙任荆州刺史。陶侃在荆州的僚属请求王敦留下陶侃,王敦怒而不许。

  陶侃部将郑攀、苏温、马鯭等人不愿南下,就到西边迎接杜曾以抵抗王廙。王敦认为郑攀这样做是奉陶侃的旨意,于是穿上铠甲手持兵器,想要杀掉陶侃,但往复几次还是拿不定主意。

  陶侃严肃地说:“使君雄毅果断,能裁决天下事,今天怎么这样犹豫不决。”便起身入厕。

  王敦的谘议参军梅陶、长史陈颁对王敦说:“周访和陶侃为姻亲,如同一左一右两支手,哪有砍他左手而右手不来帮忙的。”王敦这才作罢,设宴为陶侃饯行。

  陶侃连夜出发,王敦又留陶瞻为参军。陶侃到达豫章后,见到周访,流着泪说:“如果不是有你作外援,我性命难保。”

  陶侃继续前进到达始兴,将入广州,逢杜弢余部杜弘与温劭等占据交州。闻陶侃将至,杜弘企图利用诈降偷袭。陶侃识破他的计谋,布兵设阵,一举将杜弘击溃。

  诸将都请求乘胜进攻温劭,陶侃笑着说:“如今我已是威名显赫,何必再动刀兵,只需要一纸布告,就可以解决。”

  于是下书告谕,温邵因害怕逃走,追兵在始兴将他抓获。陶侃因功被封为柴桑侯,食邑增至四千户。

  太兴元年(318年),陶侃进号平南将军。不久,又加都督交州军事。

  永昌元年(322年),王敦之乱爆发。三月,朝廷下诏陶侃以本职领江州刺史,又转任都督、湘州刺史。

  王敦攻入建康,把持朝政后,恢复了陶侃的本职,又加散骑常侍。当时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