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太康之乱
  “正是江南好时节,梅子黄时雨。”

  一场缠绵的春雨,断断续续下了近一个月,使得整个建业城都被笼罩在烟雨之中,细雨蒙蒙,烟雾袅绕,从远处望这建业城,顿感如诗如画。

  好舞文弄墨的文人骚客们,突发幽思,构思出了好些应景诗文,流传坊间。

  缠绵春雨滋养着文人骚客们的笔头,却愁煞了为着一家生计奔波的农人渔民们,虽然民间常说‘春雨贵如油’,但凡事过犹不及,多了也会酿成灾难。

  天道伦常,阴阳之道,盛极而衰,天道如此,人事亦如此。

  一场兵祸,使得烟雨中的建业城,多了些血腥,多了些肃杀。大周王朝三大藩王,以清君侧为名,各率大军从三个方向进攻大周都城建业城。

  攻城的战争,历时一个月,最后建业城的城墙被三路藩王大军攻破,位居当朝相国、都督中外诸军事的赵王萧邦启自刎府中,赵王府一应老少被乱杀在府中,朝中依附赵王的官吏,也被一一清除,建业城城墙上的厮杀血迹还未干,城中又是血流成河。

  一时间,建业城中人心惶惶,惊若寒蝉,好在这场血腥风波,来得快,去得也快。最后,几位实权藩王,连同那些劫后尚存的朝中显贵,废黜赵王拥立的幼帝,连同幼帝生母一起迁往居镛城,而后拥戴成都王萧邦翊继位,是为大周王朝的第六代君主,改元永宁。

  历时三个月的王朝内乱,就这样平息了。新帝下诏,大赦天下,举国臣民大酺五日。与新帝一同起兵清君侧的齐王萧邦炯、梁王萧邦彤,被分别封为大司马和中书令,并赐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各随军将领、从龙之臣都有不同的进爵封赏。

  王朝的腥风血雨,很快随着连绵的春雨,烟消云散了。朝廷新贵们忙着宴饮清谈,教坊巷里,丝竹美人,悦耳飘香,农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大周王朝仿佛又回归了清平世界,国泰民安。

  大自然的魔力,也许不在于动,而在于一个静字,宇宙上下是静,更古恒常是静,也就造就了万物灵长的人类安于时间长河沉淀下来的一切习俗,静比动好,不变比变好,已知比未知好,这便是安静怡然的生活。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转瞬间,就是人的一生。这一生,没有该做的,也没有必须要完成的,一切都按照既定的伦常生活,就会是一个合格的王朝子民。

  夜凉如水,清风拂面,稽水江畔,一座两层楼的竹楼傍水而建,旁边是一间同样用楠竹搭建的小茅屋。

  从稽山深处流淌出的稽水,不知有几千年几万年了,也许天地初开的时候,这里就已经是这样了,而水畔坐落的两间竹屋,也同样看不出年月。

  “老师,您已经在这里躺了一整天了,从早晨到现在,饭也不吃,水也不喝,真叫学生着急!”一个十五六岁的黝黑少年无奈地叹息道。

  从早晨到现在,天都黑了不知多久了,只记得远处山上的不知名的鸟都叫了三遍了,这位平日里嬉笑随意的老先生,今天却一本正经地躺在这竹椅上一整天,不吃不喝也不吱声,只是呆呆的看着天空。

  没办法,少年又把简陋的饭菜放到厨房的锅里热了一遍,干脆就用锅盖盖住,灶里留下火种,把饭菜温热着。

  少年跟着这位自称是‘水镜先生’的老人,在这稷水江畔已经居住六年了,平日里除了照顾老先生的起居生活,一应生计活,便是跟着老人读书修道。

  寒冬刚过,晚间的山里依然有些寒冷,远处的高山如一座漆黑的屏风,竖立在天际,挡住了域外的红尘俗世,隔出这一片世外桃源。

  少年每天空闲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