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美珠
  整个工地800多名领导和民工,中间还有省市县领导调研、视察、督促等活动,这些都使得赵大友忙成一团糟。他们总共才三个人,真是手忙脚乱的。

  每一次采访结束,当大部分民工大已经进入休息状态的时候,他正坐在办公室通宵达旦、聚精会神地编写文稿或者油印快报通讯。

  幸会的是这里不是他家乡的煤油灯,而是明亮的电灯。

  幸会的是有总部出纳张美珠帮忙,他们三个人才感到稍微宽松一些。

  这个张美珠是怎么到这里来的呢?原来县里在抽调各村民工的同时,也抽调了各企事业单位的人员参与大坝工程建设。这次张美珠是代表县社系统来的唯一一个代表。

  她是县工商局张局长的大女儿,也是朱友康和刘新亮去年一起去新亮母亲所在的食品加工厂里面串门时,碰到的那位酱菜车间女工,后来被提拔为食品厂出纳的那个戴着工作帽、穿着蓝花布套袖的苗条少女。

  这次来到这里,和在厂子里的装扮大不相同,她勃颈上围着一个红色的围脖,一头搭在前面的右胸,一头甩在左肩后面,头上没有戴那顶灰色的工作帽,胳膊袖上也没有套上那对蓝花色套袖。脚上也没有穿那一双青色方口布鞋,

  她穿一件深青色毛料大衣,一条灰色筒裤,一双干净的发亮的黑色高跟皮靴。俨然一副知识青年女性的打扮。半年来的变化,她已经显得成熟多了。

  她为人处世沉稳大方,不卑不亢,彬彬有礼,掌握了一个恰到好处的分寸,给人印象非常好,她的口碑也是大家公认的好。

  她非常乐于助人,临上石脑大坝之前,她就已经准备好了一个针线包。她知道工地上穿衣服磨损的磕碰的撕裂的非常多,肯定用得上。

  她的举动是蓬州县石脑大坝800多名领导和民工之中,唯一的一个带来针线包和各种布料碎片的人。果然不出她的所料,工地上很快有人损坏了衣服。

  她不仅负责用自己带来的针线布料给民工们缝补衣服,而且她看到有些衣服实在脏了,就先洗完了,晾晒干了,再缝补。因此,她的名字一传十十传百,一下子成了人人皆知的大好人。

  她的针线包里不仅仅是针线,而且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琐碎布料。

  什么红花的、兰花的、绿叶的;什么纯蓝色的、纯绿色的、纯灰色的、纯黄色的;什么涤纶的、涤卡的、的确良的、粗布的、尼龙的,应有尽有,而且各种布料都准备了好几份儿,以备后用。

  这些布料都是她母亲多年来在家里积攒下来的,除了家里留下几块布料备用之外,其它布料她全部带到了工地上。

  因为宣传队就挨着指挥部办公,她的办公地点也在指挥部附近,所以,只要她有空闲能腾下手来,总是会来到宣传队里忙这忙那。

  因为她也是蓬州中学高中毕业的学生,并且是1978年高考仅1,5分之差的落榜生。她的高中作文也曾几次被语文老师当做范文在教师宣读学习,也是响当当的写作能手。

  唯一遗憾的是她物理高考因忽视了一个浮力问题,扣分太多,错过了上大学的机会。

  其实她的物理水平并不低,只是因为高考前夜她父亲突然昏迷住院,熬夜太深,精力不够充沛导致的直接结果。

  后来父亲度过了危险期,她再也不想继续上学了,赶在食品加工厂正值招工,就办理了县、公社、大队三级信,来到食品加工厂上班,这一年他才十六岁。

  她一家属于随军家属,外地人来到蓬州生活,本来都是商品粮家庭,可惜赶在干部下放那个年代,就顺便下放到了蓬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