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牛人】
p;杨坚什么反应?没吱声,但皇帝用行动回应了高大人。直接给裴蕴在“仪同”前增加了一个“上”,变成了“上仪同”。这皇帝的意思很明确了,这其实就是给你宰相面子,不驳斥你,但其实是不满你的态度和越权行为。

  这高熲是不是就应该知难而退了呢?如果止步那就不是高熲。高熲还是拎不清,“复谏”。

  皇帝还是不吱声,继续用行动亮明态度。这哥俩是掐上了啊。在“上仪同”前面再继续加,加“开府”二字。这不得了,因为开府那就相当于高级公务员了。

  这裴蕴打死也想不到自己本来默默无闻。就因为君权跟相权这么一互掐,自己的官职那是噌噌噌往上窜啊。

  “及陈平,上悉阅江南衣冠之士,次至蕴,上以为夙有向化之心,超授仪同。左仆射高颎不悟上旨,进谏曰:“裴蕴无功于国,宠逾伦辈,臣未见其可。”

  上又加蕴上仪同,颎复进谏,上曰:“可加开府。”颎乃不敢复言,即日拜开府仪同三司,礼赐优洽。”“加官”事件,至少说明三点:

  “加官”事件,至少说明三点:一高熲夙夜在公一心为集体和帝国发展着想。二高熲只琢磨事不琢磨人。三高熲的特长在处理国务上,朝廷上下和同僚之间,他在关系处理方面差大发了。

  性格决定命运。他的结局是注定的,只是时间问题。北巡那些事(七)大业三年(公元607年)七月二十六日。一个晴朗的早晨。

  皇帝杨广下令:太常卿高熲、礼部尚书宇文弼、光禄大夫贺若弼、左仆射苏威等人因擅论朝政妖言惑众被拿下。五花大绑奏来到了皇帝面前。

  看着这哥几个,皇帝很感慨。这些可都是为帝国做出过重大贡献的老臣加重臣。这哥仨也抬头看着代表帝国最高权力的杨广同志。

  面对这位比自己小一辈的年轻皇帝,他们也很感慨。这位曾经是他们的统帅,他们曾经一起雄赳赳气昂昂扛着大刀片子唱着大隋国歌踏过长江,统领五十万大军南下灭了陈。战友情谊啊。一起扛过枪,一起同过床,一起分过赃,就差一起嫖过娼了。

  呵呵,开个玩笑。他们曾那么支持杨广,他们曾那么信赖皇帝,他们曾那么地以身为大隋臣民而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现在,一切都已成浮云。现在的皇帝虽然离他们很近。近在咫尺。但他们却感觉从未有过的距离。

  太阳依然会在明天毫无悬念地升起。可他们再也看不到了。皇帝在沉思,在等待。

  等着他们磕头哀号,服软认输。然后自己再在其他大臣的附和声中大手一挥,潇洒地将他们免官回家完事。

  他们得以保命。而皇帝则满足了自己虚荣心。得到了面子并再次体验一把皇权的威慑感。大家伙各取所需皆大欢喜其乐融融。可皇帝期待的这一幕并未发生。

  到了新单位新岗位。裴蕴继续发挥他的聪明才干。立马递一折子上来。提了一个建议。裴蕴认为民间的名册、户籍,有很多脱漏户口以及诈骗注册的情况。

  比如有人50岁了,他跟当地政府说自己六十了。按照法律规定这就可以免除向国家缴纳税负和避服兵劳役。当时又没有点电脑联网和二代身份证,这核查工作就不容易开展。

  肿么办?古人也聪明啊。有一种办法叫:貌阅。顾名思义。通过看貌相来定你的岁数。进而决定你是否应该缴纳租税和服兵劳役。这哥们实际30了,由于平时保养比较好,看起来像18。

  经过貌阅,确定你是18,没有达到男丁资格,这样就被免除对国家的税负兵劳役。

  反过来你50了,长得面老,貌阅下来60,超过了丁男资格,也可能免除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