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明】(1)
/>
  时论移宫者首称「杨、左」。

  初看,还以为是朱明天家,家室不清,而仔细琢磨便可发现,这两案其中都

  透着丝丝诡异,朱家家事竟然件件都随朝官指手画脚,而这当朝文官在两岸中不

  仅指手画脚,更可说是在台前幕后推导着一件大事。

  那便是让年仅十六岁的朱由校尽快克继大统,朱由校十五岁前都未出阁读书

  ,且其父朱洛常性格随他爹,只管生不管养,所以朱由校既没有系统学习四书五

  经,也从未学习掌握帝王术,在学识、见识,帝王术的修行上,朱由校根本不及

  只想当大将军的朱厚照万一。

  而这帮众正大臣却让他尽快上位。

  其用心,不言而喻。

  而正值小冰河时期的天启朝,很快迎来了他的天灾人祸、内忧外患。

  早在万历四十八年(1620)七月二十二日,巡按直隶御史易应昌上疏极

  论时政,说:今日国势,最令人担忧的有六事。其中最危险的是以下三件:

  一、天下之兵未可恃。募兵未必有人响应,应而复逃;调兵未必至,至而复

  逃。而且兵饷甚缺。

  二、天下之食未足恃。无一年不旱涝,无一地不旱涝。淮南有粮三十万石苦

  于无船可运;山东征粮六十万石,既无粮又无船。

  三、天下民心不可恃。各地士兵逃亡,哗变接连不断;饥民峰起,百姓起义

  ,此伏彼起,地方不靖,无一可恃。

  易应昌想的法子是「请急宽民力,以救民困,广用仁贤之臣共理政事。又请

  皇太子(朱常洛)自捐辽饷一年之用。」

  不过,皇太子对此不予理睬。

  而不理睬的原因,便是这易应昌眼光实在太浅了!

  天启皇帝的困难,比这更危险的还在后头。

  天启元年,杭州大火,绵延烧了6100家;后金破沈阳、辽阳;奢崇明反

  重庆;黄河决口;辽东王化贞主战、熊廷弼失和,大明军广宁惨败。这一年,孙

  如游致仕、袁应泰自杀、毛文龙退守皮岛……古话说有得有失,大明这一年失去良

  多,但有人却收获颇丰,这便是将内侍王安扳倒的魏忠贤、客巴巴,两人互为表

  里,粉墨登场。

  到了天启二年,坏消息还是接踵而至,广宁失陷;河套蒙古入掠;山东郓城

  、巨野地震;水西土司安邦彦反;准备了7年的白莲教徐鸿儒起义,不过只维持

  了一个月;陕西地震;明军兵败陆广河,诸如此类。

  一直到天启六年,黄河一直决口,杭州、南京一直大火,华北一直地震,陕

  西一直蝗灾,西南一直叛变,江南一直民变,佛郎机一直骚扰,野猪皮一直侵略

  ,蒙古一直抢劫,党争一直激烈。

  而我们的天启皇帝,一直在学汉光武帝,韬光养晦,做个不办事却管事的木

  匠皇帝。

  与此同时,大明东南,和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