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救灾【改】
  大同镇再次削减粮饷12万两,累计削减15万两。

  山西镇再次削减4万两,累计削减7万两。

  陕西四镇却没有动静,洪承畴倒是送来一封密奏,再次请求下发欠饷之外,请求停止四镇清军!

  忠君报国这种话,说说可以,实际用来做事是不行的。

  虽然大明文臣们整天高喊着这些口号,实际上他们对此很清楚。

  要人卖命做事,无非功名利禄四字。

  功名是不能给的,土木堡之后好不容易取得的文贵武贱局面,万万不能更改。

  那就只有利禄了。

  幸好,不用自己掏腰包,而且这些银子要从文官们手中过一遭。

  因此。

  孙承宗首次督师蓟辽时,坐视五六万兵力虚报十一万。

  王在晋退守山海关计划成为众矢之的。

  袁嘟嘟上任后,削减80万,转手又以空月马乾弄回大半。

  孙承宗二次督师蓟辽继续堡垒推进,直至大凌河之役被后金连内裤都给扒了下来。

  -----

  洪承畴的想法也与此没什么区别。

  陕西形势很严重,自四月至今滴雨未下,各地灾民已经出现人相食的现象。

  虽然还未形成大的民乱,可天灾之下各地小规模动乱不断,不断有流民聚集劫掠士绅米粟。

  根本问题在于粮食,百姓活不下去时自然会铤而走险。

  他虽然明白,可也只能分兵各处围剿,务必将乱子扼杀于初起之时,一时间颇有些焦头烂额的感觉。

  此时此刻,朝廷清理粮饷之举就有些不合时宜了。

  正是用到武将之时,拉拢与激励武将才是首要问题。

  虽说他有手腕,可毕竟光有手腕是不行的。

  因此,他再次上疏要求停止削减军饷粮饷,而且要把欠饷补上。

  写这奏疏时,他也有些犹豫。

  京师的情报一点点传来,他也知道皇帝在大力整顿军镇,也知道皇帝在编练禁军。

  不过陕西情况特殊,想来皇帝若想稳定形势,也只有捏着鼻子忍下

  问题是朱由检对稳定陕西根本就没报什么期望。

  老问题,没有粮食与一个高效廉洁的地方衙门,救灾无异于痴人说梦,所以他不打算浪费朝廷的银子。

  不过面子工程还是要做的。

  大明规定,陕西每年田赋是接近200万两,除了地方存留之外,全部起运到边镇以支付薪俸与军饷。

  其下辖榆林、固原、甘肃、宁夏四处军镇,每年除了京运银90多万之外,还有陕西民运银80多万,粮、马草等若干,至于屯田粮40余万石,早就不见了踪影。

  提笔给洪承畴回信。

  隐隐约约提醒他,光是拉拢武将不行,更要注意士卒。

  武将捞银子少了顶多怠工,士卒吃不饱可是会造反的。

  还要在士绅手里弄些银子、粮食,手段皇帝是不管的,略微提了句士绅顶多叫唤几声,灾民可是会杀人的。

  也知道洪承畴未必听得进去,也无所谓,只要他能稳定陕西就不计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