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秭归少年郎
  “那么针对陛下究竟是该东征北伐的争论,各位兄弟还有高论么?”

  三峡中游小城秭归,一群少年坐在军士集结的演武场上,其中一名少年正神情激动的挥手演讲,他身边的孩子鲜明的分成两个派系,对立而坐,各持己见。

  “废话,你兄弟一个被暗算死,一个被背叛砍头,干这事的还是你小舅子,换做你不和他拼命?”一个身形彪悍的少年抠了抠他方形的鼻孔,不屑的道。

  他身边的胖子连连点头,“陛下伐吴是对的,孙吴有很多好吃的海鲜......”

  “海鲜有什么好吃的,那些从大河里钓出来的鱼臭死了。”

  身边有个小女孩立刻怯生生地道,“听说东边的人吃鱼都生吃的......”

  眼看一场事关国家大事的军议就要沦为吃喝玩乐的闲聊,组织这场议会的少年面子上有些挂不住,他掏出一张刺绣帕子,上面有用红色针线缝着一个‘漢’字,这是他的杀手锏,他这个旗帜来唤起少男少女们对中兴汉室的勃勃雄心!

  “诸位兄弟姐妹且看这是什么!”

  方才说孙吴鱼好吃的胖子端详了半天,突然指向不远处的姑娘,“陈恪,这帕子不是黄蓉姐姐的么?我昨天正看着你和黄姐姐拿着张空白帕子,怎么一天的时间上面就多了个字?不会是你求黄姐姐绣的吧?”

  闻言众人掩嘴偷笑,毕竟陈恪和黄氏女子那些眉来眼去的故事已在军营里传了个遍,属于家喻户晓的低俗小说了。

  被人调笑和黄蓉妹子的关系,陈恪也是悄悄用余光瞟了眼溪水边的黄姑娘,对方这时正巧将目光投过来,他顿时闹了个大红脸,下意识的挺了挺胸脯,故作潇洒的对着一群嘲弄他的少年耍酷耍帅道,“一群小屁孩!跟你们聊军国大志真是浪费我宝贵的生命和时间!”

  “哟,陈大将军这是打算在长坂坡几进几出啊?”

  顿时一阵哄笑。

  三国初期,曹丕篡汉,刘备称帝,旋即蜀汉倾全国之力东征孙吴,彼时已经攻下孙吴西陲重镇秭归,与吴军主力对峙于夷陵。

  人言刘备漂泊半生,之所以能屡战屡败而不倒,全因他手下有一支百战不殆的强军,其名曰白耳,正是这支强军在长坂坡堵截了曹操战无不胜的虎豹骑,也是这支强军在汉中将曹操的四十万大军打的狼狈而逃,曹操自此惊惧,再加上关羽水淹七军,一病不起,此生再不敢踏入刘备领地半步,甚至为此还不惜与那火烧他八十万大军的孙权妥协合作,可谓晚年话凄凉。

  而白耳军自从追随刘备以来,全军上下就有个规矩——军士出征,家属必须随军羁旅。用白耳军统帅陈到的话来说:家属随军羁旅才能激发军士保家卫国的意志,为之死战不退,这就是白耳军真正强大的原因。

  事实上这句话并非没有道理,当初关羽水淹樊城何其威风,可是吕蒙袭取荆州导致军士家属皆陷,旦夕之间士气高昂的士兵就哄然而散。虽说白耳军家属最初随军羁旅是实在木得地方住,但时间一长也就养成了这个不成文的规定。

  这位陈姓少年,正是白耳军最高统帅陈到的独生子,陈恪,他身边小伙伴也几乎都是白耳军军官的后代,可谓名副其实的军二代聚集地。

  当然也不是没有例外,比如刚才那个抠着鼻孔瓮声瓮气的说兄弟情义高于天的少年就是汉中都督魏延的次子,因为镇守北边的重任魏延不得不放弃这次捞功的机会,不过做梦都想杀人的他又怎会错失让儿子镀金的机会,正巧魏延当部曲时与陈到关系十分熟络,于是就顺理成章的把次子魏昌寄放在陈家。

  除此之外,还有几个大家族的庶子也参与到此次随军羁旅的活动中,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