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
  久,见雪地平整洁白,遂捡起一根树枝,胡乱写画起来。

  先是写到“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继而又觉矫揉,也不抹去,再起一处,写了“宝剑黯如水,微红湿馀血。白马夜频惊,三更霸陵雪”。这诗是前人所写手刃仇敌之快意,陈之敬自幼琴棋书画,运兵布阵,无一不,京城之中,也颇有声望,皆知陈家二少之盛名,如今一身抱负才华都困于这荒山雪岭之中,借此句直抒胸臆。

  待又涂了几句,停笔凝神,自己也作了一首。

  写罢细细读去,平仄也不尽符合,哈哈一笑,丢了树枝,胸怀已开,转身回家去了。

  。。。

  却不知他走后没多时日,一群人踏马自山中而来,行到此处。

  当先一锦衣公子,见雪地上似是有字,瞥了一眼,便停住马匹,却还是将诗句踏的破败。

  那公子也是个好文之人,见这雪中笔迹潇洒苍劲,不似凡物,很是好奇。

  读那残破断句,隐隐约约看出其中两句竟是“金阙露未干,九重曙光寒”,心中更是惊讶,翻身下马,驻足欣赏许久,看到最先那句“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侧目良久,悠悠赞道,真是妙人。

  赞罢也拾起一树枝,在那诗后又补了两句自己写的诗句,引得众家仆连连称好。

  那公子心道,你们草包一群,若是这山中奇人何日再到此处,见我作的诗,品评一番,才是真好。

  长叹一声,才策马去了。

  34.

  吴中泽听闻儿子回来,喜上眉梢。

  他家数代单传,至他这房,只有这一个儿子,唤作吴鸿飞,字昌之。

  边塞之地,虽家境殷实,也请不来名师贤士,少时便送去京城亲大伯家中,求学苦读,逢年关才准回乡探亲。今年秋试中了秀才,很是得意,又颇为想念,便修书让儿子早些回来,待第二年春试再去京城。

  许久不见,这吴鸿飞已脱了少年皮相,挺拔身子,比吴中泽还高了一头。

  如今仕途有望,本是家族希冀,谁知这吴鸿飞竟直言不再复试,要与家中修生养息,吴中泽一头雾水,气的险些要拿马鞭来抽。

  待吴鸿飞将京城之事细细讲了,吴中泽才惊出一身冷汗。

  原来那先帝死的蹊跷,朝中众臣离心,又有妖言祸乱,直指当今圣上。

  新帝登基,手段也凌厉,一时间人人自危。而失了皇位的六王爷于南乡拥兵自重,笼络人心,眼看着便要渡江北上,造反作乱。

  梁家镇地处偏僻,消息闭塞,离霞关也远,老百姓都是如常生活,浑不知京都以南已是黑云压城,一触即发。

  乱世将至,哪个敢入朝,若是江山易了主,少不得剿杀文臣旧部。

  吴中泽虽是乌纱迷了心窍,也深知其中险恶,庆幸自己儿子机灵,继而盘算着将哪些家里生意,牵到塞外去,殃及池鱼之际,不至于尽无完卵。

  。。。

  家中已设宴数日,吴鸿飞不愿凑那热闹,嫌这些帐房先生铜臭,被父亲拉着敬了些酒,便逃了去。又觉肚中尚空,溜到后厨,寻些吃食,见一众老妇之中,有一青年正在捏馍嵌枣,很是突兀,便上前笑道,哪里来的伙计,手巧的如妇人一般。

  那青年面色羞赧,低头答道是李家大娘介绍的帮厨。

  吴鸿飞幼时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