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9
  想到,缪谦修很肯定。“十岁。”他说道。

  单阳诧异,“十岁?”他以为元宝最多是六七岁的大叔猫,没想到已经到了十岁的高龄。真看不出来啊,平时那么爱撒娇,总把自己当成小奶猫,实际上却已步入老年。

  缪谦修转过头,定定地看着他。

  单阳忽然福至心灵,“所以我们第一次见面是在十年前?”

  缪谦修没有反驳。

  单阳呼了一口气。

  十年之前,他应该还在上大学,大概是大三结束了吧。那个时候发生了什么呢?

  大学四年是他过得最煎熬的一段时间,人生规划与现存专业的冲突,对于性取向的疑惑,交织在一起,叫嚣着要一个答案。在大学之前,单阳只是多少明白自己对漂亮的男孩和女孩有同样的关注。他并不觉得这不正常,因为他从未心存进一步的想法。他的情感萌芽比同龄人来得要晚很多很多。

  大二时,他认识了一位实验室的师兄。按照小清新浪漫的说法,这位师兄是他的初恋。但是恋爱的这个过程却没有多少浪漫的成分。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实验室度过的,跑程序,修bug,写论文,冲在寝室,实验室和食堂三点一线之中。不到半年时间,恋情便宣告夭折。师兄要毕业了,而他并不在对方的人生规划里。

  那时候同学之间很流行申请美国留学。单阳也跟风过,甚至着手准备过申请材料。但他很快就忘记了,现在想来,只记得在文书里头,经常会出现一个问题,问你人生中最大的挫折是什么。单阳还年轻的时候,绝对会觉得刚认清自己的取向就失去了进一步交往的机会是一件值得悼念的人生困境。人生若是由后往前过,都是笑话。

  但对比失去初恋这种模糊的感情,可能会失去父母的亲情这件事情显得更加可怕。单阳在网上搜索过不少案例,听论坛里的人说自己亲生经历的出柜风暴,只觉得恐惧。那时候的他,坚定地认为自己肯定不会走到这一步。如果有一天,他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人,一定会跑得远远的,藏得好好的,不让父母发现。

  一说起哲学,大家都知道有三个问题,我是谁,从何而来,往何而去。大多数人说到哲学三问,多多少少都带着调侃或是嘲笑的意味。他们觉得这些问题是毫无意义的。只有真正经历过个中挣扎的人才会明白,不清楚自己是谁,是一个多么令人恐惧的事实。不明白自己的存在根本,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失去了生活的意义。

  单阳的父亲原来是哲学教授,在他很小的时候,单父就曾尝试引导他对周身世界进行思考。我的存在应该由何决定?我喜欢的能成为我的一部分吗?我是代号还是代号是我?物质的我,意识的我,本我,超我,真的存在一种定义是可以界定一个人的吗?

  哪怕时至今日,单阳依旧没有答案当然不仅仅是他,人类种群自身也无法回答。但他已经知道,什么样的生活对他而言才是有意义的,也始终朝着这样的方向前行。

  而那个时候的他,三观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几乎是重塑性的。也正是那段时间,单阳最终决定,要放弃本科方向,从事真正能让他燃烧发光发亮的行业。他重新选课,利用课余时间尽可能地参加相关的社团和实习,将所有力都转向了未知的方向,斩断了其他的退路。

  缪谦修居然这么早就出现在他的生命里吗?

  “我十二岁之前,就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孩。”缪谦修盯着天花板,语气平缓,似乎只是在说一个不相干的故事,“我哥很厉害,几乎实现了所有大人对于一个小孩的期待。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对我没有任何要求,我只需要每天都玩得开心就可以。”

  单阳看过缪谦修父母的照片。他和哥哥都长得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