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无名之辈,你是谁?
  时代。

  笔画简单到连小孩子都会写。

  但是两个字的背后,是时间,是历史,是无数曾经鲜活,如今累累枯骨的生命。

  描绘时间的词语有很多,沧海桑田、天翻地覆、日新月异、白云苍狗....可是都敌不过这简简单单的两个字——时代。

  这是最宽泛的题材,也是最狭窄的题材。

  蒋为用“痛恨”和“赞美”两个词奠定整首诗歌的基调——黑暗和光明。

  上半段极力描绘这个时代有多么惨无人道。下半段费心渲染死亡中还有一段生之暗流。

  细细读来,蒋为的确用心了,放在其他地方,他的诗算得上一首佳作。

  可是凡事都怕对比。

  当顾远第一句“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落笔时,众人大脑中嗡的一下,有种刺激神经的物质一瞬间游过全身。

  兴奋、颤栗、岁月的荒唐,种种情绪萦绕于心。

  当这句话落下时,好似灰雾之上的不朽者伸出手,擦敢了镜子上的水雾,轻轻一挥,世界尽在眼前。

  惊艳至极。

  顾远这首诗的基调和蒋为一模一样,都是一扬一抑。

  智对愚;信对疑;光对暗;春对冬;

  但是细细一品,高下立判。

  蒋为的诗歌就像是菜市场里的被切成一段段的赤裸裸的白条鸡,有种唾沫横飞的廉价味。

  不好看,也不好吃,但是顶饱。

  顾远的诗呢。

  有时像白头宫女休息时的闲聊。

  有时像罗马骑兵战场里的歌声。

  有时像耶路撒冷的钟声。

  有时像是小镇的丧钟。

  有时像是边疆传教士的祷告。

  有时像是大千世界主宰的低语。

  是普通人拼尽全力也难以用言语表达的情绪。

  众人震撼失语,久久不动。

  不知过了多久,一位老人长叹一声。这道声音打破了沉默,议论声骤起。

  “老李,你觉得怎么样?”

  “哈,还用问吗?”

  “老夫自愧不如啊。”

  “唉,太吓人了。年纪轻轻就能写出这种诗。”

  “气势磅礴,俯仰间自有天地。”

  “该不会是现场写的吧?”

  “嚯!好家伙,还真有可能,跟蒋为的诗全对上了。”

  提到蒋为两个字,一群老人顿时安静下来,看向蒋家父子。

  蒋华的脸色比他身上黑色唐装还要黑,整个人气质阴森森的,可是脸上挂着已经冻僵的笑容。

  蒋为盯着顾远的书法,眼神迷茫。

  顺着他的目光,众人看向桌上的那张纸。

  “嘶!”

  不知是谁倒吸了一口凉气。

  刚才只顾着回味那首诗,竟是忽略了这幅字。

  飘飘欲仙,不染一点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