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之”、“止”、“思”、“乎”、“而”、“矣”、“也”等,在十五国风中数量最多,富于变化。这些语气词巧妙运用,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达到了传神的境地。其中,“思”“止”等语气词,没有实在意义,在现代汉语中都没有了这种用法,已经成为完全的实词。

  【相关阅读】

  屈原 《山鬼》;曹植《洛神赋》

  【原文】

  蒹葭

  蒹葭苍苍1,白露为霜。所谓伊人2,在水一方。溯洄从之3,道阻且长。溯游从之4,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5,白露未晞6。所谓伊人,在水之湄7。溯洄从之,道阻且跻8。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9。

  蒹葭采采10,白露未已11。所谓伊人,在水之涘12。溯洄从之,道阻且右13。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4。

  【注释】

  1蒹葭j jia:芦苇。苍苍:茂盛的样子。

  2伊人:那个人。

  3溯洄:逆流而上。从:追寻。

  4溯su游:顺流而下。

  5凄凄:茂盛的样子。

  6晞xi:干。

  7湄:岸边。

  8跻ji:等高。

  9坻chi:水中的小沙洲。

  10采采:茂盛的样子。

  11已:止,干。

  12涘si:水边。

  13右:弯曲,迂回。

  14沚zhi:水中的小沙洲。

  【经典原意】

  芦苇茂密苍茫,深秋的白露已经凝结为霜。我所思念的那个人,就在河水那一方。逆流而上追寻他,道路崎岖而又漫长。顺流而下去追寻,他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芦苇茂密繁盛,清晨的露水还未干。我所思念的那个人,就在河水那一边。逆流而上去追寻他,道路险峻难以攀登。顺流而下去追寻他,他仿佛就在沙洲之上。

  芦苇茂密水边长,早晨的露水还没有停止。我所思念的那个人,就在河水的那一边,逆流而上去追寻他,道路弯曲迂回。顺流而下去追寻他,他仿佛就在沙洲之上。

  【当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