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节
�般朋友,知己朋友,亲人,我们总在内心忖度着别离的方式。有时候我们需要用精美的礼物,盛大的酒宴去款送离别的朋友;有时侯我们用家中的粗茶淡饭去送别自己的亲人;有时什么都不用,仅仅就是渭水边的挥一挥手。

  脱下复杂迷离的外表,我们其实都在中庸。

  关系疏远的人,我们尽量用夺目的形式去拉近心灵的距离,以期有个真诚的心情、美好的印象。

  关系亲近的人,平平淡淡的日常生活早已埋下了颗颗饱含深情的珍珠,在简单到无的送别形式中,晶莹的光芒仍然可以照耀彼此。

  折柳送别,送走的是人,留下的是心。

  【国学故事】

  金谷集会:西晋时期的石崇在历史上主要以与王恺的斗富闻名。但他还举办了一次在文化史上举足轻重的金谷集会。一次,石崇的朋友征西大将军王诩外出为官,石崇为他在自己的庄园金谷为他举办了一场隆重的送别仪式,当时文坛名宿均皆到场,对酒当歌,赋诗言情,写了大量的诗作。东晋王羲之有意与之相比,与朋友在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举行“兰亭集会”, 写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曲水流觞,兴起后世文人集会的潮流。

  【文化常识】

  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临行祭道神,主要是为了求得吉利,神族的保佑,后逐渐引申为饯行送别。¨ , , ,¨古代由于道路崎岖,水陆交通工具不发达,古人长途远行,或乘车船,或骡马步行,山河阻隔、跋涉艰难,且露宿风餐,路上有各种危险,亲故分别,再见难期,故自先秦即有祭祀路神,然后登程的风俗,其意在祈求一路平安,称之为“祖”。后世延续,多于路旁亭舍或在野外临时设立帷帐,备酒肴送别行人,故也称祖帐、祖送、祖道等。道神又称作“行神”,此神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种称道神为“絫祖”,认为絫祖是黄帝的儿子,喜欢远游,最终死在道路上,成为了道神;另一种称道神为“修”,认为他是共工之子,也喜欢远游,只要是舟穿车马所能到达的地方,他都要去游历一番,所以后世将他以为道神。祖道的仪式在春秋时期就已经非常盛行。比较有名的是《战国策》记载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中就有“至易水上,既祖,取道”的句子。

  【相关阅读】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

  4、《有客》:仁者无敌

  【原文】

  有客

  有客有客1,亦白其马。有萋有且,敦琢其旅2。

  有客宿宿,有客信信3。言授之絷,以絷其马4。

  薄言追之,左右绥之5。既有淫威,降福孔夷6。

  【注释】

  1客:指宋微子。

  2萋:即緀,绸缎上的花纹。且ju:服装鲜艳。敦琢:雕琢,引申为选择。旅:随从。

  3宿:住一晚。宿宿:住两个晚上。信:住两晚。信信:住四个晚上。

  4絷zhi:用绳子拴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