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聚合体模型
  现在已知水元素与其他元素之间的关联。

  那其他的元素呢?

  陆成并不想依靠猜测。趁着还有多余的黑雾,陆成开始了实验。

  陆成先试验了相对稳定的土元素。虽说大部分的元素改造都是利用土元素改造细胞壁,但土属性密度还是有些低——陆成本体驾到,索性就拿出一级土元素开始试验。

  之前的那团黑雾已经消散,但在战场之上完好的黑雾其实并不少,陆成很快就又找到了一团。

  和陆成想象的一样。与水属性相同,土元素也有自己的‘规则’:土属性与其他与其他土元素相吸,与雷元素相斥;而水元素,火元素没有变化。

  雷属性也是如此——与自己相吸,与土元素相斥,与火元素和水元素相对稳定。

  火元素过于暴躁,陆成不敢去试验。

  但是根据前三次实验得到的结论,陆成基本可以确定,火元素与水元素相斥,与雷、土元素没有关联。

  至于火元素与火元素之间的反应,陆成也只能推断它们之间会相吸了——仅仅为了测试一个小实验分支下的细碎现象,陆成觉得还不值得献出自己的生命。

  但是这个结果,却与陆成的某个实际观察相悖。

  在冥想模式下,陆成可以清楚地看到,四大元素在环境中进行着无规则的布朗运动。也就是说,元素之间会随机的移动,随机产生碰撞;更进一步易得,同属性的元素之间会相互碰撞。

  而根据陆成之前的观察,四大属性的元素,同属性的元素都会相吸;也就是说自由运动碰撞的同属性元素,理论上会相吸,形成一个元素聚合体,而这个元素聚合体随着随机碰撞的发生,会逐渐聚集更多同属性元素,最终会变的越来越大,在自然环境中形成庞大的单属性元素聚合体。

  但在真实环境中却并不是如此,每一个野生元素很少会出现聚合的情况,而更多的以单体元素的形式出现;即使是偶尔见到两个、三个同属性元素相连,这种事件出现的几率也很低,与陆成实验观察结果相悖。

  陆成此时此刻也无法进行更多的测试,但是他自己有一个假设。

  虽然无法证明,但是陆成脑中推算觉得还是比较靠谱的。

  自然环境中确实有一个任意系数代表着同属性元素之间的相互碰撞;碰撞最终会产生一个数量为二的同元素聚合体。但是这个元素以及聚合体,与其相对的相斥元素碰撞的概率与系数相同。

  换句话说,假设环境中四种元素比例相同,一个元素个体与其他四种元素碰撞相遇的几率是相同的;一个元素与另一个元素撞击,四种元素,每一种都有25%的可能性是第二个元素。虽然碰撞的事件是随机的,但与每一种元素碰撞的概率是相等的。

  拿火属性举例,火元素碰撞的概率是随机的,但是这概率被四种元素平分——遇到火属性的概率与遇到水属性的概率是一样的。火元素相撞是会产生吸力形成聚合体。

  可能的情况就是,如果火元素与水元素相撞,产生的斥力会非常大——大到火元素的聚合体必须逃逸的地步。

  火元素有一定几率形成聚合体,又有同样的几率碰到水元素散开聚合体!

  当然这只是一种可能的模型。更有可能的,是所谓的元素聚合体会形成类似化学键的结构。

  两个火元素的聚合体会形成哑铃形状;在水元素与聚合体撞击的时候,碰撞表面属于两侧‘配重’的部分即火元素没有与另一个火元素连接的大部分,聚合体就会被斥力弹开,而不会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