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教学
  刘杰已经学习正儿八经的儒家经典有一会了,靠着脑袋可以如复印机般过目不忘,学习的难度自是下降不少,读书理解很重要,但是背书的重要性同样不容小视。

  刘杰在看《孟子》一书中的文章,多是短小故事,与友人,与君主的对话,其中传递着孟子本人的思想。

  另一边是憨牛的妹妹,大家给他起过名字,刘杰,夫子都给他起过,但是他自己却是不用,叫他名字不应,反而是憨牛的妹妹,她会应。也就没人叫他名字,而是叫他憨牛的妹妹,然后减缩成了憨妹。

  正在蒙学,一根毛笔拿在手里甚是别扭,写出来的字更是不堪入目,反倒是夫子,对他挺上心,对于憨牛的下跪重托,夫子还是很感慨的,一个汉子,能这样确实不易。夫子答应后,砰砰磕了两个头,提着哨棒,就出去刘府了几天,还不忘跟刘杰请了假。

  小翠坐在门外小板凳上,时不时瞅瞅自家少爷还在不在,在就继续绣花,那会刘杰也曾想让小翠跟着学习,可这个丫头实在太笨,而且刘杰看出来小翠的确是没什么学习的欲望,当然,这也可能跟他没什么学习天赋有关。

  刘杰没穿越,还上学那会,跟小翠类似,越好的越熟练的越想学,越差的越学不懂的越嫌弃。

  刘杰拿着书,走到夫子旁边,背诵,解读,都在夫子面前进行了一遍,夫子的教学很有意思,至少在刘杰看来很有启发性,跟平时小说中或者电视中夫子的形象一样,板着脸,一本正经,下边学生摇头晃脑。夫子通常会让刘杰先自己解读,他不评判对错,把自己的理解和最传统的儒家注解都进行详细的解读,这也是最耗时间的,但也是刘杰听得最认真的,跟最纯粹的古人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体验自是很新奇。

  这只是最基本的,然后就是在现实中的例子或者时政,每次夫子在授课中都会加入一些古文中名人的或者是一般人的例子,讲课十分的生动有趣,不只有对时政的点评,而是前朝今朝都不放过,有时候言辞之犀利,让人瞠目结舌。估计那些家伙知道后人这样点评怕是会起的掀了棺材。

  颇有21世纪网络喷子的威力,当然与之相比,这位夫子还是更加有节操,是非黑白分的清清楚楚。

  算是有底线有节操的喷子?

  大黑溜达着进来,摇头晃脑,原本以前放出去捕杀兔子狐狸,保持野性,住进濠州自然没了这种条件,不过一些活鸡活鸭还是会偶尔丢给他。

  这家伙灵性的很,察言观色本领一流,就比如这会,主动凑到夫子脚边,夫子脚踩着大黑肚皮,揉了揉,一副舒爽的摸样。

  外边传来喧闹声,然后向着刘杰小院过来,大黑警觉的站起来,冲着门口狂吠,转圈,夫子刘杰都是皱眉,刘杰怎么呵斥也没用。

  “少爷,少爷,快去看看啊,憨牛回来了。”

  “怎么了。”刘杰看着孙管家。

  “憨牛,抓了只老虎回来。是只山中之王。”说这话的时候一脸喜色。不等刘杰反应过来,说什么,就看到一个人,背着一个哨棍,哨棍上赫然绑着一条黄黑相间的老虎。门口凑了一圈看热闹的。

  “夫子,憨牛给小妹的束脩带来了。”刘杰夫子一同从屋里出来。夫子也是没想到憨牛跑出去这几天带回来一只老虎。

  刘杰目测这老虎体型不算很大的,差不多得有二百斤,对于憨牛的武力值又有了个新的认识。刘德也是被惊动了,这几天刘杰都没怎见他,忙着跟这濠州的大大小小人物打交道,喝酒吃饭只是平常,还有就是各色生意的安排打理,还有刘杰的两个叔叔也是分了家,出去住了。其中一间肥皂铺子就被送给了四伯。

  一个新生意的打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