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打仗先修路
的钢铁。一天起码能出两锅。而赵栩在自己投资在各地大规模建造小高炉的同时,还允许有钱人也自行建设。加入钢铁生产的买卖之中。

  在小高炉遍地开花的同时,钢铁产量自然也是节节攀升。

  在缺乏铁制品的时代里,钢铁自然是供不应求。可随着钢铁产量的大规模增加,市场却是逐渐饱和了。

  大宋钢铁主要是消耗在农具上。之前许多偏远地区还在用着木头做着的农具干活,所以无论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炼钢厂出产的钢铁大部分都是做成了农具发卖各地。

  大宋需要农具的地方虽然很多,可终究也是有尽头的。等到市场饱和之后,需求量就急速下降。毕竟铁质的农具可不容易损坏,想要更新换代需要很长的时间。

  除了农具之外,民生方面还有各类大车以及自行车都在采用钢铁。小型水库,一些原始程度的模具厂,新式的土水泥外加土法炼制的钢铁构造的新式建筑,新式船舶,新建的桥梁等等许多地方也是要用到钢铁。

  再加上军方对于兵器甲胄,火枪火炮等方面的需求。前几年的时候还能将生产出来的钢铁消化干净。

  投资炼钢厂,生产出来的钢铁不愁卖还能大赚一笔。这种好事情自然是吸引了无数人的注意力。很多手中有钱的人也开始投资建设炼钢厂。

  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投资兴建钢铁厂,钢铁产量以可怕的速度提升。赵栩就必须给这些产品找到销路才行。否则的话,生产出来的工业产品卖不出去,那肯定会导致有史以来的第一场经济危机。

  赵栩选择的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建铁路。

  因为蒸汽机还没有研制出来,所以所谓的铁路实际上不过是用钢铁做的驰道。由马匹拖拽着板车在铁轨上奔跑运送货物和人员而已。

  这并非是赵栩的发明创造,而是源于千年之前的秦朝。

  秦灭楚国的时候就曾经建造过大量的类似设施用来向前线运送物资,只不过因为缺少重金属轨道用的是木头罢了。

  后来这些木质轨道的铁路被萧何给拆掉了。赵栩曾经听人说过很可惜,如果不拆掉的话说不定华夏早在千年前就能建造铁路云云。当时他是笑的很厉害。

  那些木质铁路都是用木材做的。风吹日晒的哪里能用得上多久。哪怕萧何不拆也会自己报废。至于千年前建造铁路,没有足够的钢铁造个屁啊。就那每年不过上百万斤,是斤不是吨的产量建什么铁路。幼儿园的还差不多。

  一直到此时,手中有了足够钢铁的赵栩终于能让铁路提前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