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平日里,想吃上一碗面已属不易:饿到前胸贴后背,也得乖乖排队;来的时间不凑巧,心仪的浇头早早沽清;点单不够利索,果断被老板娘嫌弃.......

  最要命的是,一到夏天,它们便纷纷贴出告示休店大吉,一休就是个把月。

  近日,终于盼来了秋凉,“放暑假”的面馆们也陆续开张了。从点单到吃面,需要提前温习的功课都在这里了!每一家还贴心附上了专属的吃面卡哦??

  没有哪个生意人是有钱不赚的。那这次探访的面馆,到底为什么这么任性,坚持夏休呢?

  老地方面馆老板娘:“往年夏天,室外30多度,我们厨房就40多度了。今年室外40度,厨房就50度了。阿姨也是人啊!让她们:“在老地方啊,吃的就是个心跳。”

  如何装成一个地道的老面客,??君来给你支几招:

  首先,确定想吃什么浇头?

  菜单分为现炒浇头、浇头面、加浇头三栏。每一类都不下十样。选择困难症恐怕要晕菜,先挑几个有代表性的推荐给大家——

  辣肉面,辣的认真,没有迎合本地口味改成“甜肉面”。端上来就一股窜鼻的辣油香,拇指大小的瘦肉丁,不掺豆腐或笋丁。

  在一众浓油赤酱的现炒浇头里,有一道清丽爽口的青咸菜肉丝,咸菜口味腌制得刚好,肉丝鲜嫩紧致,推荐给汤面爱好者。

  菜单下方手写的“温岭特色”,常被食客忽略。这其实是来自老板家乡温州的一道菜,开放给懂经的熟客。目鱼片在大火快炒下,保留了滑嫩质感和鲜甜口味,搭配清香的芹菜香干,好吃。

  其次,确定要吃汤面还是拌面。

  可以根据口味,要求面软、面硬或面烂。不提要求的话,厨房默认的面体是偏硬的。

  【加浇头】,是锦上添花。

  大部分加浇头都是按“只”售卖,说清楚要几只(酱蛋)就好。想要做一回地道的老面客,试试看点“黄酱”(豆腐衣包肉)。

  比较标准的点单句式,大概可以总结为:“老板娘,青咸菜肉丝汤面,面软点,再加则黄酱。”

  大肠面,靠一锅红烧大肠闯天下。

  十几年光景,隔着一条吉安街,已经有了光鲜亮丽的新天地,而大肠面仍然简陋,甚至显得有些破烂。

  老规矩,食客需先找到板凳,才有资格和老板娘对话。

  最经典的吃法是:点一碗大肠拌面,加咸菜、烤麸浇头,全部放一碗。

  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如果你选择汤面,大肠浇头倒进去,味道会被汤汁稀释,风味不饱满。

  其次,店家选择的面,用作汤面略粗,而做成拌面却可以很好地挂住味道。

  浇头部分,咸菜清爽、烤麸微甜,可以综合大肠的油腻。

  至于全部放一碗,是因为他们家如果浇头另盛(也就是菜单上写的“过桥”),还要加收2元。

  吃完离开时,碰巧这锅直径一米的榨菜肉丝浇头被端了出来,中间挖空放在风扇下散热。突然觉得,若是点份榨菜肉丝面加大肠浇头,也挺别致。

  某些怕等的熟客,会花50块钱直接外带一份大肠回家。至于这50块到底能买多少?老板娘说,凭手感舀的。

  50块钱可外带的红烧大肠

  319面馆,同样主打浇头文化。就环境来说,如果上面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