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雪(二)
  在马车慢慢向前行进的时候,天渐渐的阴沉了起来,风也越发的大了。

  过了一会,他们到了一个房屋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的村落,赵工就将马车稳稳的停了下来,对着车棚里说到“少爷,我们到了。”

  这时,张兮拉开了车棚上的帘子,走了下来,随后郑则仕也走了下来。村里的人见到马车走了进来,年长一些的人也知道这是来将粮食运到城里的,而年纪小的孩子们,当马车来了,他们就转着黑溜溜的眼睛看着,有些胆大的等马车停稳了还敢向前走后来就被家里人拖了回去。赵工不是第一次来了,当村里人看到他的时候,很多人都在像他打着招呼,赵工也一一的回应着。

  “这里是什么地方?”郑则仕手上拿着一个很大的账本,看了看周围对着赵工问到。

  “这里是小罗村,上面还有个大罗村。是落凤城周边罗姓的聚集地。”赵工一边将马车拴在周边店一棵树旁,一边回答到。“这边的田亩已经买了很多年了,村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就是在为主家种田,当然我们家税赋也不贵,所以像今年这样年景相对较好,大家还都有些余钱,而且今年也不会有人饿死了。”

  “往年都会有人饿死?”郑则仕不解道。他刚刚看了本子,其实他们收的租其实并不多,而且还是除了春种之外的,已经相当优惠了。“可是我们家的税已经很少了,我看账本很多人已经留了挺多口粮的。”

  赵工用力拉了拉马绳确保不会脱落后,对着郑则仕说到“哪里只我们的税,他们还要交一部分的城税,这一来二去,一家子的粮食自然就不够了。而且不是所有的家族都像我们家一样给工人们这么宽厚的条件的。”

  “是啊,像往年我没有被你招去当书童以前,我都要攒很大一笔钱入冬,这样才不会饿肚子,而且还经常要王大娘救济。就更别说这边的村子里的人了,年关对只知道种田耕地的穷人来说,除了遇到好年景也就别无指望了,我记得《榆国起》上有记载,榆历九十二年,因为连续两个月的干旱,导致很多农民都颗粒无收,惠城那边饿死了许多人呢。”张兮也应和着赵工的话,张兮其实一直都很敬佩郑则仕,不仅仅是因为他给了他饭吃,而是他身为世家子弟,却也关注着贫苦农民的生活,这是张兮以前没有遇到过的。虽然也遇到过不少和善的,可是张兮感受的到,他们并没有平等的对待他们。郑则仕就不是如此,他虽然收了张兮为书童,但是他明显是将张兮作为一个朋友对待,虽然张兮也不明白为什么郑则仕如此看重他,但是好意,却是实实在在的。

  “这样吗,我知晓了,那我们现在去哪?”这其实也是郑则仕第一次出来收租,有些不熟是很正常的。不过他很清楚其实今年他主要还是来督导收租并且学习一下家里的产业如何进行。不过让他感受较深的是居然世家与世家之间对待平民的差距如此之大。

  “我们现在去罗兵家,他是我们郑家在这里的长工,在这里一方面监督那些雇农的工作,一方面就是等秋收的时候将税收一一理清后收入后面的库房,等待我们主家来人将其运走,我之前在走访的时候已经和他们打量过了,今年的数额其实已经收的差不多了,基本都在他家囤着。少爷你过来点一下数目,如果数目没错我们就将它们用准备好的牛车拉回城里。”赵工对着郑则仕说到,“我带你们往那边走吧,马车就放在这边。大家都是老实人,会帮我们看着的。不过看天色我们需要快些了,这边可能马上要下一场比较大的雪了。”

  听到这样的话,郑则仕也就和张兮一起赶紧跟着赵工往村落里面走。小罗村其实还算是富有的村落,因为大家都还算勤劳,而且最近几年的年景也算不错,所以也算是家家有余粮。而村落富足也就会注重环境问题,此时是初冬,也是农闲时候,像这样时候的老百姓也不会闲着,将主要的人行道用石子也修缮了一下,每家每户也都用修好了自己的篱笆,将自己的院子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