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2
  个与父皇截然不同的皇帝。

  至少老病躺在床榻上时,心中全无遗憾。

  他还想的,就是不知道谈昌跑到哪儿去了。

  在太医的努力下,景和帝终于再次醒转过来。高公公老泪纵横,跪在床边等候发落。他已经不求别的,只求三尺白绫落个干干净净,不必牵连侄孙。

  “罪人……如何了?”景和帝一醒来,就用沙哑的嗓音问。

  李霖端起参汤服侍景和帝慢慢喝下。“已经关起来看好了……四弟已经入殓。”

  景和帝怆然长叹。“你还认他是你四弟?”

  “渭南王是父皇赦封的郡王,也是儿臣的皇弟。”李霖回答。

  “那就这么办吧。”景和帝无意多想,一想,酸涩和疼痛就从胸口渐渐升起。他缓缓吞下参汤,听到李霖问:“二弟呢?”

  景和帝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道:“你想如何?”

  “儿臣想,二弟是护着儿臣才去了的,儿臣想为桢儿请封楚王,将二弟以亲王之礼下葬。”李霖小心地说。事到如今,他也不怕激怒了景和帝,只怕此事不成。他翻来覆去觉得自己对不住李,唯有此举补偿李的嫡长子李维桢,才能让自己好过一点。

  此外,他还有个斟酌的意思,就是关于许皇后怎么处置。他摸不准景和帝心中对这位有多大的愤恨,有心求情也不好直说,只等着景和帝主动提起。

  出乎意料,景和帝只是草草点了一下头。

  “霖儿,你母后的忌日,是不是快到了?”李霖还在讶异他的好说话,景和帝就突然幽幽地问。

  “是,下月就到了。”

  李霖中规中矩地回答。即使景和帝用了最亲昵的,只有李霖小时候才听到过的称呼,也未在他心中激起一丝波澜。

  毕竟,已经晚了太多年,造成的伤害都结了疤,也抹不平了。

  景和帝盯着面前的虚空,那双干涸的眼中只剩深深的遗憾和懊悔,“你监国也有两三年,各项政务了然于心。也是时候了。明日朕便下旨,正式传位于你。”

  “父皇不可!”李霖连忙起身拜倒,再三推辞。这倒不是虚情假意,也是礼制的要求。

  可是龙榻上的景和帝,只是用哀伤的语气说:“记得,朕百年以后,与你母后合葬。”

  第69章吱吱吱吱吱

  六月份,祭拜过许皇后之后,太子殿下李霖正式遵圣旨登基,改元光宁,次年起为光宁元年,大赦天下。光宁帝李霖遵父皇李铮为太上皇,移居宁寿宫。遵亲母陈皇后为母后皇太后,上谥号。遵许皇后为圣母皇太后,移居寿安宫。许皇后一心修道,为已故的渭南王祈福,闭门不出。

  朝臣不是没有猜测过渭南王的死因,短短两天宫中接连折损了两位皇子,接着景和帝便要退位,任是谁,都要有些猜测。可是作为君父的景和帝都没说什么。他们纵使想说,也缺乏立场。何况新帝对于许皇太后态度疏远,又迅速夺了许尚书的官职,替换了内阁成员,任是谁心中都有了些计较。

  李霖点到即止,处死何虑与施卫忠的叛臣后没有大开杀戒。接连的内乱已经使得大昭动荡不安,若是再兴杀戒,难保不会损伤底子。连坤宁宫出的锦瑟,李霖看在她服侍自己多年的份上,也只是送她出宫与家人团聚。当然,暗卫盯梢是不了的了。

  继位不到一月,新帝便亲自为两位王爷主持葬礼。延平王李救驾有功,追封楚王,由嫡长子李维桢继承,成年后就藩。渭南王李霄尚未长成,仅以郡王礼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