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真真假假
�表情,想起自家收女婿的野心,万一得逞,哪有岳父骂女婿丑的道理?他思前想后,终于甩开手去,眼睛却将他上上下下打量了好几次,琢磨着能不能走将军的门道,弄个什么赐婚回来,把两个女儿一块塞过去。

  胡青打了几个寒战,继续做准备功课去了。

  于是,东夏阵营,众将看见了一位对蛮夷之地傲慢轻蔑,充满迂腐名士作风的胡先生,虽说礼数齐全,可说话声音里有说不出的刺耳,表情恶心得让人恨不得立刻拖出去揍。胡先生却似乎看不见这群蛮子厌恶的目光,大刺刺地将用大秦与东夏文字书写的信件递上。

  大秦开出的和谈条件里包括将祈王交出。祈王得知消息,略有焦虑,字里行间里有些迫切,前面的书信写得还算客气妥帖,信件结尾处,他却叮嘱:“大汗所托军粮由孙小将军押运,因筹备不及,暂付三成。”

  江北富饶,东夏军粮皆由祈王府募集,如今隐隐有挟军粮威迫停止和谈之势。东夏王大怒,将信件摔落地面,拂袖而起:“什么狗屁东西,祈王癔症犯了吗?粮食不足如何攻入上京?!”

  上批军粮送出不久,下批军粮尚须月余才会送到。祈王原本书信根本没提此事,胡青笑眯眯:“虽是同盟,但前阵战事节节败退,东夏主动提出和谈,王爷难免忧心。”

  东夏王哑言,又不好当众说出缓兵之计,脸色变了几变,颇为难看。

  柳惜音在旁奉酒,急忙靠近东夏王,捏着他肩膀,笑道:“举兵事关身家性命,祈王也是害怕,大汗只要去信,和他说清楚便好。”

  胡青早知柳惜音流落东夏人之手,叶昭担忧,此行除挑拨离间和刺探军情外,还想找机会看能不能将她救出。原以为柳惜音是聪明人,会趁机配合他演戏,没想到对方不但没装陌生人,还时不时用熟络的目光笑着看他,引起许多将士的注意。她甚至开口为祈王找借口开脱,将东夏王的怒火生生压下来。

  祈王与东夏勾结,是害死她叔叔的仇人,她为何不帮自己,而帮祈王?胡青是极聪明的人,脑子里瞬间转过几百个问题,转向一个最可怕的答案。

  门外传来阵阵喧哗声。胡青皱眉,知是自己的布置开始运转了。

  虽然东夏不重礼仪,但在大秦使者来访时喧哗,很削东夏王的面子,他召亲卫吩咐:“去看看发生何事。”

  亲卫出去,迅速转了个圈回报:“是祈王派来的使者带的人,与外头的小兵起了口角,那人气力好生了得,发起横来,竟揍了那小兵一巴掌,还骂骂咧咧的,幸好左右把他拦下。”

  东夏王怒极,正欲发作。胡青立即上前,施礼道:“此人是祈王的食客,武勇过人,素有侠义之名,颇受倚重,此行是护卫,只是生性暴躁放荡了些,得罪大汗,望大汗恕罪。”

  东夏王重重哼了声:“敢在东夏地盘闹事,就不怕死了吗?”

  胡青笑道:“大汗是豪迈之人,应知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何况同盟乎?”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有一定的游戏规矩,其中就有“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默认规则。除非双方已彻底撕破脸,绝无挽回余地,用斩杀来使来表达对抗决心,否则都不会杀死送信的人。祈王与东夏尚属同盟,东夏王还惦记着对方的粮食,就算要撕破脸,也不会在这时候做出杀鸡取卵的小事。何况被打的是个低贱小兵,不是部族首领,不值得为此闹翻。

  胡青再道:“此人举止荒诞,回去后必让祈王重重罚之。”

  柳惜音也在旁边帮腔笑道:“原来是个莽夫。”

  东夏王犹豫片刻,吩咐:“去抽他十鞭子,让他滚!”

  胡青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