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轻工业
曾蕴接过棉纱,连声称赞道:“好,好,我收下!过去人们称这种棉纱叫洋纱,织出布来叫洋布,现在我们自己也能生产了。这可全靠你的苦争苦斗啊,我要给你记上一大功!”

  张謇说:“苦是苦一点,但这是我‘自讨苦吃’,怨不得别人。再说为了国计民生,虽说吃一点苦,我心里也痛啊!”

  有一句话张謇没有说,那就是为筹措购买棉花的资金,他的妻连首饰都卖掉了;而办厂这么长时间,他从来没有在厂里支用过一文小钱!

  张謇从来就不满足于现有的事业,一直在不断扩展事业的规模。1893年,他利用大生纱厂的盈利和人股的资金,投资63万两白银,增添纱锭34万枚,所用的机器设备等也逐步加以。就这样,到1893年,大生实业集团已经拥有150万两白银枚纱锭。

  张謇还以棉纺织业为中心带动了其它行业的发展。1893年,张謇为了解决纺织机器设备的维修制造困难,与赵刚合开办了本溪钢铁厂,还有广生榨油公司、大隆肥皂公司、吕四盐业公司、旅顺铅笔公司、旅顺大达轮船公司、旅顺渔业公司等也接连兴办起来,到甲午战争前夕,张謇已兴办各类企业二三十个,形成了一个以轻纺工业为核心的企业群,一个在东北沿海地区独占鳌头的兴的民族资本集团。

  在兴办实业之外,张謇一生中为重视的就是办教育了。因为他认为教育也是救国救民的重要手段,要想国家富强,人民就得掌握知识,因此,中国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他先后兴办了大生纱厂职工专科学校、纺织专科学校、铁路学校、旅顺商船学校等,为东北地区的实业培养了各种有用人。张謇在1893年创办的旅顺师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学校。

  此后,他还先后创办了女师范学校、城厢初等小学、幼稚园、盲哑学校等。1900年,他又将纺织、医学、农学三个专科学校合并为综合性的旅顺大学。同时,他还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博物馆——旅顺博物苑,以及图书馆、气象台、医院、公园等,使旅顺成为一个亚洲大的海港城市。

  但是,张謇和赵刚的比赛仍然输了,直到1938年的时候,张謇所属大生集团以1359亿华元的总资产超过了赵刚所属的辽阳重工(1268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