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筑巢引凤
留美学童,就腿搓绳儿的事,便将这个二杆商务委员“优叙”到了制造局。

  ……唐绍仪站在整洁的衙前发了一会呆,有点不太相信这就是制造局的所在地,照壁刚刚粉刷过,还带了一些石灰的呛人味道,衙门的屋看起来也十分破旧,不时地有风从窗的洞里面吹过,唐绍仪还真的没看见过这么破旧的衙门。

  “这位爷,您是唐大人吧,我家知府老爷等您好久了”

  一个年青人走了出来,带着唐绍仪进了衙门,沿着衙门南墙向东走了约一箭之地,果见尽东头有一道门。进门向西却是一间青砖大瓦房,里边坐满了人,都在喝茶说笑话。

  衙役看已将人带到,就告罪先退下。唐绍仪推门进屋,却看见很多熟悉的面孔,还没等他说话。一个人就先叫了以来:

  “少川兄,怎么你也来了?”

  唐绍仪惊奇地说道:

  “眷诚兄,我看你过来,所以我也来了。”

  “眷诚兄”本名詹天佑,字眷诚。1861年生于广东南海县。1872年7月8日,年仅12岁的詹天佑作为中国第一批官办留美学生留学美国。

  詹天佑在美国先后就学于威哈吩小学,弩哈吩中学,1881年又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耶鲁大学,并写出题为《码头起重机的研究》的毕业论文,获学士学位,并于同年回国。回国后詹天佑入马尾船政前学堂学习,学成后派往福建水师旗舰“扬武”任炮手,参加了马尾海战。战后被调入黄埔水师学堂任教习。

  1888年,詹天佑由老同学邝孙谋的推荐,到中国铁路公司任工程师。被湮没了七年之久的詹天佑有机会献身于祖国的铁路事业。此时正值天津-唐山铁路施工,他不愿久居天津,就亲临工地,与工人同甘共苦,结果只用八十天的时间就竣工通车了。但李鸿章却以英人金达之功上奏,并提升金达为总工程师。詹天佑之功就这样被剽窃了。

  1890年清政府又修关内外铁路(今京沈铁路),以金达为总工程师。1892年工程进行到滦河大桥,许多国家都想兜揽这桩生意,金达当然以英人为先,但英人喀克斯以建不成桥而失败。日本、德国的承包者也都遭失败。由于交工期限将至,金达不得不求于詹天佑。詹天佑详尽分析了各国失败原因,又对滦河底的地质土壤进行了周密的测量研究之后,决定改变桩址,采用中国传统的方法,以中国的潜水员潜入河底,配以机器操作,胜利完成了打桩任务,建成滦河大桥。这一胜利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但是李鸿章却依然以英人金达之功上奏,詹天佑仍然寸功未得。正在这时赵刚的一封信打动了他,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詹天佑依然前往本溪投奔赵刚。

  詹天佑已经到了有一段日,对人都比较熟,跟唐绍仪寒暄过后急忙介绍屋内众人。唐绍仪越听越奇,一屋三十六人竟然全部都是留美学童出身。唐绍仪不同于詹天佑等人,他是外交家,善于由表面看本质。‘赵刚这个人,不过是个洋务总办,为什么要把这么多留美学童聚到一起呢?’唐绍仪不仅陷入了沉思中…。

  “少川兄,你看看这个计划书,我们一起搞了两个月搞出来的,你看行不行?”詹天佑说完话,递过一个书札。

  “眷诚兄,你们搞了这么久,一定是惊天动地的大作,哪里还有我挑错的地方。”唐绍仪打开了书札,看了起来。

  “国之强大在于工,商两途,吾国工业不兴”

  下面尽是说洋务运动之失败例,唐绍仪心里不喜,干脆翻过去看直接的内容。

  “l。大量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

  以外国商号和工程师、专家为媒介大量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工艺,加东北的工业化建设步伐。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