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阳真经
是事情偏又这么奇怪,武林中人无人能进这皇宫撒野,也许也有人进入过,只是他刘纯不知道,但是这又可能吗?

  记得四年前,刘纯曾经做过一次尝试,他调了六名忠于自己的死士潜入皇宫,又用权力故意调开保卫皇宫内院的锦衣卫,他想知道结果。而结果也很简单——六名死士沉寂在皇宫内院,无影无踪。连他这个执掌皇宫内院大权的秉烛司礼大太监也不知道他们究竟去了哪里

  ——这些人失踪了!

  从此,皇宫内院的神秘更加让刘纯想要一窥究竟。为了搜寻到这个秘密,刘纯走进了皇家藏书室,从记录历代皇帝的起居生活以及皇宫秘录的史书着手,功夫不负有心人,刘纯终于查到了这样一条线索,大致是这样的:

  大明朝开国之初,一次太祖皇帝正的批阅弹劾宰相胡惟庸的奏章,忽有数名刺客潜入大殿谋逆,太祖惊谎之余,争召锦衣卫保驾,无奈刺客都是江湖上武功极高之人,守卫大殿的锦衣卫人数又少,众多太监宫娥吓得挤成一团,太祖岌岌可危。忽然一名太监跃众而出,三招二式,将刺客全部毙于殿内。太祖大悦,问这名太监来历,太监一一据实回答,并献出秘籍一本。

  此事只记录到此,关于这太监对太祖说了自己来历一节,书中并无实录,只是用“据实回答”几字遮过,至于“秘籍”之事也只是轻带一笔,并无实考。而刘纯偏偏对这太监的来历和“秘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觉得个中之事大有蹊跷,然而刘纯翻遍宫内藏书,却再无线索可言。为了查证此事,刘纯密令东厂亲信,到江湖各处多方打探,终于从一些江湖往事中查找到了端倪:

  原来,早在前朝末年,有一位轻功独步天下的盗墓贼,偶然从终南山后的一座古墓之中,盗出一部武林奇书《九阴真经》,可惜,盗墓贼被守墓者发现,被击成重伤,死后《九阴真经》流落江湖,从此掀起了武林中的血雨腥风,各门各派为了获得这部武林奇书,你争我夺,大肆杀戮,经书几经易手,在明朝初年,被一位无名小卒偶然获得。无名小卒深知“怀壁其罪”的道理,因此在没有被其它江湖中人查知之前,将《九阴真经》另抄一部副本,然后将经书重新投入江湖,任由江湖中人你争我抢,自己却偷偷拿了副本,一头扎进皇宫内院,自宫当了太监。

  由这件事上推测,刘纯认为这名无名小卒就是当日救了明太祖的太监,那名太监拿了《九阴真经》副本后,藏进了深宫内院,偷偷研习,成为了绝顶高手,这才能救下了明太祖,后来他又献了秘籍,而那秘籍肯定就是《九阴真经》的副本。

  想到这里,刘纯倒吸了一口冷气,《九阴真经》的名头,他略有耳闻,只是《九阴真经》的原本早在数年之前就在江湖上神秘消失。而据说当日刺杀明太祖的刺客中,有几位都是当时名震武林的一代宗师,包括极乐谷主单天冥的先祖单云翼,蜀中唐门的唐老大。这些人居然都被那小太监三招二式的击败,那《九阴真经》的威力可想而知。

  可是如今,那本被带入皇宫的《九阴真经》副本究竟到了哪里去了呢?皇宫大内被列入武林第一禁地,难道只是因为这件事吗?难道是江湖中人还对这件发生在开国初年的往事深有余悸?这才不敢涉足皇宫半步?可是这些事又和锦衣卫有什么关系?

  几年来,刘纯带着这些疑问反复查证,但是始终一无所获,今天,他终于要挺而走险了。

  茶坊极度热闹,这里是京师的繁华地段,许多达官显贵、公子文人都在这里谈经论道。楼下是一座戏台,唱戏的都是京城的名角,一群人各自围着茶桌,品茶看戏。

  刘纯的眼睛始终也没有离开过一个人,那个人就座在头排茶桌的中间,从背面看,就是一副雍容华贵的气象,这个人刘纯当然非常熟悉,这个人就是皇帝。此次皇帝微服出宫,完全是刘纯一手策划的,他已经和宫里的德妃娘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