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大戰中的非洲戰場
�。德國人方面,列托─貝佛克堅持他不決戰的策略,只是有計畫地逐步後撤,時機和地點合適的話就打個後衛伏擊戰,要不然就是把帶不走的東西來個堅壁清野、一燒了事。英軍多前進一步,他們的補給問題就更嚴重,不少部隊都是在口糧減半的情形下辛苦掙扎的。口糧不足再加上天候不良,士兵紛紛病倒,許多部隊的戰力只剩下一成不到,自然無法完成司瑪特設想的兩路包抄,逼迫德軍決戰。這時比屬剛果也派兵侵攻德屬東非的西部,雖然兩面受敵,德國人仍然保持極高的士氣。

  1917年初,英軍再度更換指揮官,然後花了整年的時間把德軍逐出德屬東非。列托─佛貝克率領部隊進入葡屬莫三比克,繼續跟英軍周旋到底。英國領導階層不能理解的是,明明整個德屬東非都已經落入英軍手中了,為什麼還不能把列托─佛貝克解決掉?為什麼三不五時就傳回消息說在某地又跟德國人交戰,然後又沒有下文?這時列托─佛貝克的部隊其實只剩下幾千人而已,但是這幾千人都已經是在灌木叢中身經百戰過來的部隊,而且他們因為人數少、所需的補給品較少,在葡屬莫三比克四處攻掠還能支撐下去;龐大的英國部隊則又面臨了補給的問題,根本跟不上飄忽不定的德國部隊。

  l95號齊伯林飛船的遠征

  當列托─佛貝克在非洲辛苦掙扎之際,德國並未忘記他。德國統帥部決定派遣一艘齊伯林飛船,載運必要的醫療器材與工具來補給列托─佛貝克的部隊。當然了,這會是一個單程的任務,因此連飛船本身都得別改裝,以求在成功到達東非後能夠拆卸下來用在其他用途上。終於,齊伯林飛船l59於1917年11月21日從匈牙利起飛,途經土耳其、地中海、埃及,11月23日凌晨在蘇丹首府喀土木以西接收到一道無線電訊息,命令返航;於11月25日下午3點鐘回到匈牙利。全程花了95「小時」,共4,220英里,它並沒有到達德屬東非,也沒有到達赤道(赤道橫貫烏干達和肯亞),最南邊約到北緯15度左右。不過那道無線電命令很可疑,直到今日還不知道是誰下令返航的,有的歷史家認為是英國情報單位拍發的假命令,成功地騙倒了德軍。

  收場

  就這樣,戰爭還一直繼續下去,一直打到歐戰結束後(1918年11月11日)還在進行,直到停火消息傳到非洲,列托─佛貝克才在11月25日投降。這時他的部隊還有150名白種軍、士官,1,156名非洲士兵,1,598名挑夫,一門擄自葡萄牙的野砲,37挺機槍(其中30挺擄自英軍),另加約1,000支英製和葡製步槍。

  這場持續了四年又三個多月的戰鬥終於結束,列托─佛貝克回到德國本土,受到英雄式的歡迎。他早在非洲時就已經獲頒medaldemerit(德軍暱稱為bluemax,德意志帝國的最高榮譽勳章),並且晉升為少將了。他後來競選議員,在威瑪共和的議會中相當活躍。當希特勒上台後,他逐漸淡出政治,最後在1964年去世,享年9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