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700年前的帝都
�便夸赞了对方的理想很伟大。

  这是一个人可以当作货物贩卖的时代,刘禹在心底里提醒自己,不想落到那种境地,就一定要处处小心。

  穿越者没有光环,所以不会有人见到你纳头便拜,哭着喊着奉献忠心。刘禹知道至少自己没有,否则想搭个便车都会被老丁质疑,这得是多悲催的主角啊!

  海子,后世被叫做积水谭。还有帝都著名的后海也是它的一部分。再过十多年,会有一个叫郭守敬的人,他主持修建了一条从通州到这里的运河。

  这条起名为通惠河的人工运河勾通南北大运河,使得南方的漕粮船可以直接开抵大都的码头。

  同时也极大的促进了商贸的展,大都也因此成为了一个繁荣的商业大城市,远远超过世界同期的其它地方。

  从顺承门到这里刘禹估计一共走了差不多两小时,按这里的来算不到一个时辰。这边的人流明显更多,而且也明显地要干净得多,宽阔的道路被重重叠叠的人流占据了大部分。

  看穿着衣饰就能知道大部分都是殷实人家,也就是传说中的中产阶级吧,也不乏非富即贵之辈。

  能供马车通行的空间很小了,车夫也小心翼翼地避让着人群,万一碰上磕上个,就是大麻烦。见此景,刘禹决定向老丁告辞,毕竟麻烦了人家很多,

  刘禹留下了一锭十两银子的元宝做为酬谢,老丁也没推辞,很热地给刘禹指出东家皮货辅子的方向。并告知了他辅子名称“茂源祥”,东家的名讳上丁下应文。

  刘禹一拱手告别,在心里记下了这些,想着以后拜访一下也能结个善缘,一路看来,这丁家还算是良善。

  老丁介绍的客栈在一个路口靠左边,刘禹跟着人流没废多大劲就找到了。

  两层的木质楼房,斜斜挑起的厚布招牌写着“日升客栈”四个隶文繁体字。可能是因为还没到晚饭时间吧,客栈里人不多,看不到搭着布刷子的小二跑上跑下。

  刘禹在门口站了一会,也没有人上前问他“客官,打尖还是住店啊?”

  一楼看着像是饭店,靠里的柜台估计是卖酒的,一个像是帐房模样的人低头翻着什么。

  刘禹只好走过去问了一句:“请问有客房吗?住店。”

  帐房抬起头,斜眼打量了一番,然后满脸堆笑“怠慢官人了,请问是要上房还是...”

  “一间上房,清静点的,临街最好,房钱几何,需要质押吗?”刘禹不耐烦地打断他的话。

  官人,刘禹想那位有名的西门大官人,一阵恶寒。

  “官人恕罪,即是临街,那便如何清静得了,

  上房一日一夜一百七十文,午时结算,不拖不欠,无须质押,您看...”帐房的服务态度还是很值得称赞的。

  “这般贵,尔等莫不是欺生,前年可不是这个价。”还价是刘禹毕业四年学到的最实用的生活技能。

  随意瞅瞅柜台里的陈设,几个胖大的粗陶坛子上覆着红纸,坛身上的纸写了几个字看不太清楚。

  “咦?官人竟不知。”帐房诧异的打量刘禹。

  “这话怎么说?”刘禹很无辜地摊开手,哥怎么会知道?

  “官人这身打扮,难道不是打南边来?不知道大汗已经下了征讨令了么。”

  “某却不是从南方来,征讨令遮莫东西?征讨谁。”刘禹觉得有什么东西似乎很熟悉但又抓不住。

  “若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