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三)本义
  最强大的东西,就珍藏在历史中。

  ————本章提要

  在会间休息的时候,路可行飞快地溜回了自己的宿舍。

  他先是在在宿舍里静静的坐了几分钟,没有任何被窥视的感觉,这让他心里很踏实。

  看来菲利尔达昨晚的承诺,真的做到了。

  路可行翻出了那本书,手有些颤抖的翻到了第31页。

  令他惊讶的是,看到自己此前看到空缺的那个地方竟然出现了两字,“匿空”!

  你细翻看了那本旧书,那确实是一本史记,但是里面的注释内容很少。

  对一个2783年的孩子来讲,文言文那实在是一种很难理解的存在。

  虽然路可行,听了很多遍《道德经》,应该说他还是有一点文言文的功底,但他压根儿也搞不懂这两个字儿是什么意思。

  (在此后不久的未来,路可行对上个世纪做出的唯一个重大改变就是,他让所有的《史记》都有了注释,特别是关于这两个字儿。)

  而且从这本书里,他再也没有找到任何有用的东西。

  他用手指按了这本书的每一个字,每一个空白,而且他还把很多页都搓了搓,可是再也没有之前那种奇特的感应了。

  于是一切的关键就回到了那两个字儿上,“匿空”这两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两个古怪的字,到底暗示着什么呢?

  下午,在学技所有的活动结束后,路可行和的很多老师一起,沿着走廊向教学楼外走着。

  他听到了一位老师对历史张老师着调侃道:“张老师,以后这么一改,你那些古旧书籍可就用不上了,特别是你那套老掉牙的《史记》,再也没机会搬出来献宝了。”

  “史记”两个字引起了路可行的注意,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

  自己看不懂,可以找老师吗!

  特别是可以去找这位特别喜欢传授历史的张老师,张老师对每一个向自己请教的孩子那可都是很热情的。

  这种热情是发自内心的,虽然有点热烈,虽然有点让孩子们承受不了。

  如果张老师来了兴改,会给提问题的同学开小灶,不管人家愿意不愿意,不管多长时间他都不会觉得厌倦。

  但“匿空”这两个字儿对陆可行,非常重要,他决定豁出去了,去问问张老师。

  当路可行在教学楼门口拦住张老师时,说自己打算学点儿关于《史记》方面儿的知识生,50多岁的张老师先是很惊讶,立刻就笑逐颜开了。

  看着路可行,他竟然有些激动,很久没有碰到过,主动向自己请教历史问题的学生了。

  张老师一直在担心,他的那些历史古籍,他脑子里的那些历史,没有人来继承。

  他的之人祖据说是古代的史官,古代史官,都是代代相传的,到了张老师这一代,家里的孩子没有人善于去继承他的衣钵。

  他的孩子和这个时代的大多数人一样,认为那这些老掉牙的,是腐朽的,是落后的东西。

  老师看到路可行,他似乎看到了希望,他把路可行带进了教研室。

  然后,他很激动地对可行说道:“好,你就在这等着,我去拿点东西,马上就来。”

  交代完了路可行,张老师你心花怒放地疾步走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