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围歼
��利用崇山大川分隔关陕、河淮,令此时实力尚存的西路虏兵,难以参与黄河中下游的军事角逐,而徐怀在与缨云大婚之后,彻底继承建继帝的政治遗产,司空府可以较为彻底的调动整个帝国的军事力量,有重点的倾注全力打一个战场,此消彼涨之下,赤扈人在中原哪里还有挣扎的余地?

  想到这里,徐怀不禁想起与缨云新婚之夜的情形,缨云幽居深宫这些年,都快三十岁了,初识人事是那样的羞怯、不堪鞭挞,不知道要如何将内心的热情释放出来,只知像八爪鱼一样的颤抖着抵死纠缠。

  徐怀拿手指敲了敲太阳穴,将缨云那依旧如少女般嫩滑、红烫得厉害的躯体以及迄今犹在指端停留的嫩弹触感以及那吸噬般的裹覆感从脑子里驱除掉,将注意力集中到当前的战局发展上来。

  到现在他们对东路虏兵主力的围歼之势已成,东路虏兵要么集结十万步骑渡河,在黄河下游北岸的阳信、宁津等地,与司空府的拦截主力进行决战,要么就留在齐淄等地坐以待毙,等着京南、徐州行营逐一从西往东、从南往北收复齐淄外围的城池,最终将其围困于齐州、淄州,予以围歼。

  当然,也不能说东路虏兵反应迟缓。

  冬季战事之初,东路虏兵将机动性强的骑兵主力集结于南线,从传统战略上来讲,并没有过错。

  无论是迫使徐州行营主力兵马回撤,还是吸引、牵扯京南、京西行营主力兵马过来的增援,又或者先在沂州境内击溃徐州行营主力,都将为他们在整个战局赢得战略上的主动。

  他们唯一错漏的,就是没有想到徐州行营,又或者说司空府下辖四大行营,每一个方向的兵团,都有与其骑兵主力进行决战的实力。

  沂州会战失利后,一方面是平燕宗王府在即丘、郯城等城总计近三万降附汉军,或者直接被击溃歼灭,或者沦为陷入重围之中的孤军,另一方面,其五万多骑兵主力,即便保存了实力,但被迫往密州等地撤退,士气极其低迷,对后续的战事陷入深深的迷茫之中:

  大部分赤扈将领,既不甘心承认沂州的失利,又寻找不到新的作战方向,还困于补给困难,不得不分散进驻沂山以北、以东的城池,分散撤退。

  对十一月上旬穿插到魏州以东的苏蕈、徐惮所部,平燕宗王府内部也存在严重的分歧。

  有人以为大势已去,应该尽快果断放弃黄河以南的占领区北撤,防止退路被断,但更多的将领则以为这是南兵要将他们的主力骑兵吸引到北面去,以便其徐州行营更顺利的占领沂山以东的城池,又担心真等他们的主力骑兵往魏州等地扑去,狡猾的南兵很可能早就溜走了,叫他们扑个空。

  在分歧与迷茫中,东路虏兵往齐淄地区撤退的速度也是缓慢,以为距离冰封期过去还有一段时间,南朝兵势再强大,也不可能在这个冰封期有能力将魏州以东逾三四百里的空当都堵住。

  最关键的,还是舍不得丢下齐淄及淄州以东地区总计逾五万的降附汉军,同时也没有想到司空府往黄河下游沿岸集结、调动马步兵的速度会那么的快。

  行动迟缓的东路虏兵,几乎是眼睁睁看着十数万南兵,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有如滔滔洪潮中,插入黄河下游北岸的莘县、阳信等地……

  …………

  …………

  时光转瞬便到绍隆十二年元月中旬。

  黄河从西到东横跨万里,各地天气回暖的节奏不一致,有的地方先解冻,有的地方河段冰封如故,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凌汛。

  特别是黄河下游,不仅河道四分五裂,还拐弯往北,从入春后寒冷如故的河北平原腹地流淌而过,主要从蓟州(天津)南部�